[发明专利]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8508.1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7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江汇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23/08;C08J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泽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6 | 代理人: | 罗攀;李雪 |
地址: | 432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装 聚乙烯 薄膜 | ||
本发明涉及塑料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该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含有5‑10重量%高密度聚乙烯、20‑40重量%低密度聚乙烯、20‑40重量%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20重量%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树脂和5‑15重量%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按照本发明所述的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热封性能好、封口稳定、揭开时稳定并且剥离界面干净、不会出现分层与拉丝问题,质量可靠,实用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背景技术
聚乙烯作为薄膜用途时,很大一部分因为其具备热封性用在封合场合,在热封时,传统的聚乙烯材料因为具备很好的结合力,热封完成后是不具备易揭开性能的。为了让聚乙烯薄膜在热封后具备易揭开的性能,研究人员通过对聚乙烯材料进行改性使其具备易揭开性能,现有的改性技术主要分为对聚乙烯材料进行共混改性和共聚改性,然后将此改性的树脂应用在聚乙烯吹塑薄膜上,达到封合后易揭开的性能。
然而,现有的聚乙烯吹塑薄膜存在封口不稳定、吹塑薄膜层内结合牢度不够导致揭开时分层、揭开时不稳定易拉丝等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其中,该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含有5-10重量%高密度聚乙烯、20-40重量%低密度聚乙烯、20-40重量%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20重量%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树脂和5-15重量%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在温度190℃、荷重2.16kg时,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2.1-2.2g/10min,所述低密度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1.7-2g/10min,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2.3-2.5g/10min,所述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树脂的熔融指数为3.9-4g/10min,所述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的熔融指数为11-12g/10min。
优选地,所述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含有6-8重量%高密度聚乙烯、28-35重量%低密度聚乙烯、28-32重量%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5-18重量%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树脂和10-12重量%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
更优选地,所述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含有7重量%高密度聚乙烯、35重量%低密度聚乙烯、31重量%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5重量%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树脂和12重量%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
优选地,所述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的厚度为80-400微米。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热封性能好、封口稳定、揭开时稳定并且剥离界面干净、不会出现分层与拉丝问题,质量可靠,实用性能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所述的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含有5-10重量%高密度聚乙烯、20-40重量%低密度聚乙烯、20-40重量%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20重量%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树脂和5-15重量%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在温度190℃、荷重2.16kg时,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2.1-2.2g/10min,所述低密度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1.7-2g/10min,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2.3-2.5g/10min,所述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树脂的熔融指数为3.9-4g/10min,所述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的熔融指数为11-12g/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江汇塑业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市江汇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85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胱氨酸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CPP耐穿刺蒸煮制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