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热油加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8189.4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6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欣力瑞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7/00 | 分类号: | F24H7/00;F24H9/00;F24H9/02;F24H9/18;F24H9/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大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7 | 代理人: | 徐杨松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油 加热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导热油加热系统,包括供热循环系统和除杂循环系统;供热循环系统包括加热罐、加热装置、储罐、供热循环泵、高位槽和用热设备;加热罐为空心球状罐体,其内填充有导热油;加热罐上设有呈对径点布置的导热油出口和导热油入口;导热油除杂循环系统包括沉淀杯、除杂循环泵及设于加热罐上的回油口;沉淀杯的侧壁、除杂循环泵、回油口依次通过除杂油管连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加热罐为球状,热量聚集不易分散,热传导均匀且稳定,加热罐内的导热油温度保持均匀且稳定;可为用热设备提供稳定的温度供给;可有效收集加热罐内的沉淀物,保证导热油导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热油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导热油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导热油燃料加热器是以煤、重油、轻油、可燃气体或其他可燃材料为燃料,以导热油为热载体,利用循环油泵强制液相循环,将热能输送给用热设备后,继而返回重新加热的直流式特种工业炉。但炉内热传导液温度高,且大多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在运行中发生泄漏,将会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导热油电加热器是一种新型、安全、高效节能,低压(常压下或较低压力)并能提供高温热能的特种工业炉,同样以导热油为热载体,通过热油泵使热载体循环,将热量传递给用热设备,其与燃料加热器的区别在于热源为电加热器而非燃料。这种电加热方式是把电热管插在填充有导热油的加热罐中,通过电热管直接加热导热油,导热油再将热能传递给用热设备。这种加热方式的加热系统具有外形简单、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的特点,但在生产过程中电热管直接接触导热油加热,正常情况下电热管管表面温度可达500~800摄氏度,而导热油允许的最高工作温度一般在300摄氏度左右,由于局部长时间高温使导热油炭化变质,导热油的导热效率不断下降,导热油炭化变质后产生大量的沉淀物集结在加热罐内壁进一步降低热效率,且加热罐内壁的清理工作十分困难。另外,现有的加热罐或加热斧通常设计为圆筒罐状,这种形状的加热罐极易造成热量的分散,且导热油受热不均匀,导致输出至供热设备的温度不均匀、不稳定;加热罐内的导热油温度不聚集,热量易散失,储热效果差,能耗大。目前市场上的导热油加热系统为了提高能效,采用最多的方法是改变电加热器的形状或结构,比如将电加热器设计为螺旋状以提升其与导热油接触面,但这种改变同时也增大了电能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动清除沉淀物、导热油受热均匀,热传导性能好,热能稳定的导热油加热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导热油加热系统,包括导热油供热循环系统和导热油除杂循环系统;
所述导热油供热循环系统包括加热罐、加热装置、储罐、供热循环泵、高位槽和用热设备;所述加热罐为空心球状罐体,其内填充有导热油;
所述加热罐上设有导热油出口和导热油入口;所述导热油出口和导热油入口为所述加热罐的对径点;所述导热油出口、用热设备、储罐、供热循环泵、导热油入口依次通过供热油管连通;所述高位槽下端与加热罐上端连通,高位槽上端与空气连通;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电源、加热板和轴承;所述加热板由两块于中线处垂直相交的圆饼状板体构成;所述加热板悬浮于加热罐内的导热油中并通过密封嵌设于加热罐侧壁的轴承与加热电源电连接;
所述导热油除杂循环系统包括沉淀杯、除杂循环泵及设于加热罐上的回油口;所述沉淀杯设于所述加热罐下端,所述沉淀杯的侧壁、除杂循环泵、回油口依次通过除杂油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沉淀杯下端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杯底座。
通过拆卸杯底座可倒出沉淀杯内的沉淀物,避免沉淀物堆积过多影响导热油流通。
进一步,所述沉淀杯内设有多孔陶瓷。
通过多孔陶瓷可吸附沉淀物,避免沉淀物从回油口再次进入加热罐内,并可过滤掉导热油中的杂质,且多孔陶瓷耐高温,使用寿命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欣力瑞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欣力瑞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81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