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散射响应的气溶胶粒谱、浓度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35556.5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7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林梦雪;邓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2 | 分类号: | G01N15/02;G01N15/06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散射 响应 气溶胶 浓度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散射响应的气溶胶粒谱、浓度测量方法,属于气溶胶在线监测领域,该方法包括:计算散射光强度与各粒子表面积和体积间的线性组合关系,确定实际测量中采用的入射光波长种类;根据单一波长入射光在单一粒子作用下的散射光强,计算得到散射光强与粒子粒度转换矩阵;采集不同波长的入射光在待测气溶胶作用下的散射光强度,根据转换矩阵,得到气溶胶粒度;根据气溶胶粒度与目标测量的粒径大小,计算待测气溶胶的概率密度函数;根据概率密度函数,计算得到待测气溶胶的数量浓度。本发明方法原理简单,可以快速精确地获取气溶胶粒谱和数量、表面积及体积浓度,并根据需要设置粒径的测量范围,粒径测量范围更大,适用范围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溶胶在线监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光散射响应的气溶胶粒谱、浓度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雾霾多发,雾霾的影响与监测已引起了我国民众和政府的重视,对雾霾的各项科学研究也已成为我国当前迫切的需求之一。研究表明,大气颗粒物的大小(粒径)是其空气动力学迁移的重要参数:粒径小于2.5μm的细颗粒物能通过人类呼吸的过滤系统进入肺部危害健康,而这类颗粒物通常是形成雾霾的核心。粒径越小的颗粒物表面积越大,越容易被肺泡黏附,其中粒径小于1μm的超细颗粒物甚至能够透过肺泡壁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而当前仅感知和预报单一PM2.5值,没有区分出其中不同大小粒子的数量,对大气颗粒物的测量和评估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完全不够的。因此,对大气颗粒物的粒谱(特别是粒径0.1-2.5μm的细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的粒谱)科学、全面、实时、便捷的传感测量十分必要和紧迫。
调查发现,能够简便、实时地区分不同大小粒子的粒径是颗粒物粒度谱感知的关键和难点。现有气溶胶粒径的主要测量方法有筛分法、显微镜法、电感应法和光散射法。其中,筛分法受颗粒形状影响严重,测量较粗糙,无法分析细小颗粒物;显微镜法测量速度慢成本高,且可测量的区域很小,只适合实验室用;电感应法原理简单,但是也只适用于粒径大于1um且粒度分布不大的颗粒检测;光散射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气溶胶测量方法,不仅粒径测量范围广,而且测量速度快、重复好,但是现有的光散射法大多都是根据统计规律,把大气气溶胶近似为对数正态分布或者Junge分布,再根据测量结果求分布参数,计算结果与气溶胶的真实分布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粒谱分布的测量结果不够精确。
总体而言,如何提高气溶胶粒谱分布的测量精确度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光散射响应的气溶胶粒谱测量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气溶胶粒谱测量的精确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光散射响应的气溶胶粒谱测量方法,包括:
S1.对于待测气溶胶粒子群,分别建立N种粒径的目标测量粒子在不同波长入射光作用下的散射光强与各粒子体积和表面积间的线性组合关系,得到散射光强与各粒子对应的表面积组合系数与体积组合系数,选取使各粒子对应的体积组合系数呈等差递增或表面积组合系数呈等差递减的M种波长光作为实际测量中采用的入射光;
S2.对上述预采用的M种波长入射光,分别计算单一波长入射光在单一粒子作用下的散射光强,得到散射光强与粒子粒度依赖于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线性组合的行满秩转换矩阵;
S3.分别采集上述M种波长的入射光在待测气溶胶作用下的散射光强度,根据上述转换矩阵,得到气溶胶粒度;
S4.根据气溶胶粒度与目标测量粒子的粒径大小,计算待测气溶胶的概率密度函数。
进一步地,步骤S1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55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