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铝塑包装回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4559.7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1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宋振兴;苏颖;温嘉琦;孟香茗;王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101/00 | 分类号: | C08L101/00;C08L1/12;C08K3/26;C08K3/22;C08K3/08;H01M10/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包装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铝塑包装回收方法,步骤如下:一,铝塑包装粉碎至粒径1厘米以下;二,制成反应混合物,有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组成:铝塑包装粉末6‑8份,石头粉1‑2份,钛白粉1‑2份,醋酸纤维素1‑2份;三、反应混合物加入模具中施以3‑5吨/平方米压力并在无氧条件加热至270‑400摄氏度,保持温度10‑30分钟,冷却后即得成品。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铝塑包装回收方法,将铝塑包装制成室外软性装饰材料,进行室外造景及装饰,实现了废弃包装的环保处理和循环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塑包装回收方法,尤其是锂离子电池铝塑包装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发展,铝塑包装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生活中来,目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普遍使用铝塑复合膜作为电池的外壳,代替过去锂离子电池常用的的钢制或铝制外壳。
这种锂离子电池包装用铝塑复合膜一般由三层膜复合而成:内层为粘结层,多采用PE、PET、PP材料,起封口粘结作用。中间层为铝箔,能够防止外界水的透过,同时可使电解液难以渗出。外层为保护层,多采用高熔点的尼龙或聚酯材料,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起保护电池的作用。
虽然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有降低成本、简化工序以及提高安全性的优点,但如此多的包装废弃后如何更加环保地处理是摆在人民面前的难题。目前这种铝塑包装大都随生活垃圾一起进行焚烧,既浪费了资源也污染了环境。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铝塑包装回收方法,将铝塑包装制成室外软性装饰材料,进行室外造景及装饰,实现了废弃包装的环保处理和循环利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电池铝塑包装回收方法,步骤如下:一,铝塑包装粉碎至粒径1厘米以下;二,制成反应混合物,有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组成:铝塑包装粉末6-8份,石头粉1-2份,钛白粉1-2份,醋酸纤维素1-2份;三、反应混合物加入模具中施以3-5吨/平方米压力并在无氧条件加热至270-400摄氏度,保持温度10-30分钟,冷却后即得成品。
本发明优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电池铝塑包装回收方法,步骤如下:一,铝塑包装粉碎至粒径1厘米以下;二,制成反应混合物,有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组成:铝塑包装粉末6份,石头粉1份,钛白粉1份,醋酸纤维素1份;三、反应混合物加入模具中施以3吨/平方米压力并在无氧条件加热至270摄氏度,保持温度10分钟,冷却后即得成品。
本发明优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电池铝塑包装回收方法,步骤如下:一,铝塑包装粉碎至粒径1厘米以下;二,制成反应混合物,有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组成:铝塑包装粉末8份,石头粉2份,钛白粉2份,醋酸纤维素2份;三、反应混合物加入模具中施以5吨/平方米压力并在无氧条件加热至400摄氏度,保持温度30分钟,冷却后即得成品。
本发明优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电池铝塑包装回收方法,步骤如下:一,铝塑包装粉碎至粒径1厘米以下;二,制成反应混合物,有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组成:铝塑包装粉末7份,石头粉1份,钛白粉1份,醋酸纤维素1份;三、反应混合物加入模具中施以4吨/平方米压力并在无氧条件加热至280摄氏度,保持温度20分钟,冷却后即得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铝塑包装回收方法,将铝塑包装制成室外软性装饰材料,进行室外造景及装饰,实现了废弃包装的环保处理和循环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锂离子电池铝塑包装回收方法,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45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