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破碎桩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2006.8 | 申请日: | 2019-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5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黄汉成;兰玉金;李连森;牟兰超;魏宏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山(北京)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9/00 | 分类号: | E02D9/00;E02D5/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49 北京市通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破碎 桩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破碎桩头装置,包括输送管、与输送管输入端相连通的高压源、安装在输送管上的连通件,所述连通件上开设有沿输送管径向分布的连通口,和/或朝输送管输入端倾斜分布的连通口。本发明主要利用风压或水压将超灌部分充满空洞,降低超灌部分的强度,来达到方便破碎超灌部分的目的,与现有强行截桩的方案相比,效率提升更加明显,而且不受灌注桩其他构件影响,更加方便现场破除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桩头破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破碎桩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等工程项目建设中,灌注桩技术被广泛应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中规定灌注桩的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CJ94-2008)中对不同类型灌注桩的混凝土超灌高度也作了具体规定。
规范这样规定是考虑桩基混凝土一次浇灌量大,或水下浇灌混凝土的基桩,在振捣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的气泡或孔隙上升至桩顶部分,桩顶一定范围内为浮浆、水下混凝土浇筑时的泥浆或灰浆混合物等,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浮浆较厚且强度较低,达不到设计要求。为了保证桩头部分的混凝土强度,应将浮浆部分剔除,同时桩头破除要求桩顶面混凝土完整、表面平整、中心微凸、钢筋保护层不被破坏等,以保证桩头凿除达到规范要求。
在实际施工中还经常出现灌注桩混凝土的超灌高度大于规范要求的情况,导致超灌部分截除有较大的工作量。
桩头破除常用风镐、混凝土分裂机、人工挖除、炸药爆破、微爆技术等,施工期间噪声、粉尘和振动均比较大,对环境影响大,同时操作人员劳动强度高、长期操作易影响身体健康、施工效率低、造价较高。
授权公告号为CN102425159B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灌注桩的截桩施工方法,主要包括灌注桩桩身混凝土灌注前在孔顶套接带凹槽的护筒;在灌注桩桩顶钢筋笼竖向主筋上设置隔离套管后,放置钢筋笼;在灌注桩内灌注混凝土成桩,在超灌顶部植入吊环,达到混凝土养护要求后,拆除带凹槽护筒;待桩身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0%后,在桩身对应护筒凹槽的部位钻孔形成在桩顶设计标高之上的灌注孔;孔内灌注破碎剂,破碎剂发挥膨胀作用,并结合凹槽内放入的薄型同步千斤顶,将超灌部分桩头截断。
该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截桩过程仍需要打孔,并且需结合薄型同步千斤顶,将超灌部分桩头截断,投入机械多,操作存在不便;尤其是截断内部浇筑有格构柱的灌注桩桩头时,由于格构柱四面孔洞狭小,使用该方案或传统破碎方法清理格构柱内部混凝土时均存在清理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破碎桩头装置,利用高压流体注入超灌混凝土内部,使超灌部分充满空洞,致使桩头易于破碎,方便人们现场清理。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效破碎桩头装置,包括输送管、与输送管输入端相连通的高压源、安装在输送管上的连通件,所述连通件上开设有沿输送管径向分布的连通口,和/或朝输送管输入端倾斜分布的连通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注桩正常施工,包括定位钻孔、吊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前,机械下放输送管使其竖直插入桩孔的超灌部分,至连通件位于桩顶标高上方10-20cm处停止;高压源连接输送管,向输送管中通入高压流体,高压流体通过输送管、连通件进入超灌部分,输送管边通入高压流体边缓慢提升,直至与超灌部分分离提出桩孔;待灌注桩最终成型后,再由人工或机械破除超灌部分。如此,利用高压流体向超灌部分充压,使其内部充满空洞,有效降低了超灌部分混凝土强度,后期破碎超灌部分时,对灌注桩桩顶影响小,振动、噪音、粉尘等也会得到有效改善,对环境影响较小,破除效率更快。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通件包括喷头,所述喷头固定或转动安装在输送管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山(北京)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一山(北京)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20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