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用铰接式自卸车轮边驱动齿轮箱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2004.9 | 申请日: | 2019-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9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敖忠;杨雄子;郑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亚太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28 | 分类号: | F16H1/28;F16H57/023;F16H57/029;F16H57/04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胡涛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铰接 卸车 驱动 齿轮箱 | ||
一种矿用铰接式自卸车轮边驱动齿轮箱,输入法兰与太阳轮轴传动连接;太阳轮轴位于输入法兰的右侧,太阳轮轴的左端外侧设置有第一轴套,输入法兰设置在第一轴套外部的左端,第一轴套外部的右端设置有固定法兰,固定法兰与第一轴套之间设置有支承轴承;太阳轮轴的外端设置有第二轴套,第二轴套位于第一轴套的右侧,第二轴套设置在输出法兰内侧。本发明的输入端有与车桥差速器直联的法兰,法兰通过轴套和太阳轮轴相联,保证太阳轮轴的浮动和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精度;内齿圈与输出法兰分开设计,齿轮传动内齿圈不受外力作用,提高行星齿轮机构传动可靠性;制动器外置设计,并增加强制油冷系统,制动器发热能及时冷却,对齿轮箱运行不产生负面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齿轮箱改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用铰接式自卸车轮边驱动齿轮箱。
背景技术
铰接式自卸车,是对于刚性自卸车而言,采用前、后车架铰接型式,相对折叠达45°,使转向半径大为减小,并绕公共轴线作相对无限制转动,使车架的扭转载荷降为零。铰接车架和平衡梁悬挂的应用使得铰卡机动性和通过性良好。铰卡常见的有2轴和3轴车型,全轮驱动者居多,且每根轴上都配有差速器锁。多选用大型宽面轮胎以降低接地比压,保证车辆在松软和泥泞路面的通过性。
为满足铰卡全轮驱动工况要求,每个轮边驱动都需有一个齿轮箱。齿轮箱又名变速箱,是机械传动中广泛应用的重要部件,是一种动力传达机构,也是一种减速传动装置;齿轮箱是通过不同齿数的齿轮啮合,将马达的转数转换为工作设备需要的转数,并增大转矩的装置。
现有的齿轮箱存在以下缺陷:1.没有输入法兰,太阳轮轴为一细长半轴结构,一端为花键与车桥差速器相连,一端为太阳轮齿与行星轮啮合,在传递动力过程中,半轴两端有不同心,太阳轮有附加外力作用,使太阳轮在啮合过程中不能浮动,行星减速齿轮接触偏载,齿轮提前损坏失效。2.输出法兰和内齿圈为整体,需要承受车辆载重压力,由于齿圈为薄壁零件,受力会变形,内齿圈啮合精度变差,齿轮箱可靠性降低。3.齿轮箱为内置式的行车制动器,制动器安装在齿轮箱内部,由于齿轮箱内部空间小,散热慢,在行车过程中制动器摩擦副工作持续发热,使齿轮箱润滑油持续升温而不能正常使用。
传统齿轮箱的行车制动器在工作过程中发热量大且无法冷却,导至齿轮箱整体温升达到120℃以上,油封失效漏油,齿轮箱损坏,可靠性差。
因此,设计了一种矿用铰接式自卸车轮边驱动齿轮箱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用铰接式自卸车轮边驱动齿轮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矿用铰接式自卸车轮边驱动齿轮箱,包括与车桥差速器直联的输入法兰,所述输入法兰与太阳轮轴传动连接;所述太阳轮轴位于所述输入法兰的右侧,所述太阳轮轴的左端外侧设置有第一轴套,所述输入法兰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套外部的左端,所述第一轴套外部的右端设置有固定法兰,所述固定法兰与所述第一轴套之间设置有支承轴承;所述太阳轮轴的外端设置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位于所述第一轴套的右侧,所述第二轴套设置在所述输出法兰内侧。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太阳轮轴上的太阳轮与行星轮啮合,所述行星轮与内齿圈啮合,所述内齿圈固定在所述第二轴套上,所述行星轮通过行星架与输出法兰传动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轴套上固定有制动器,所述制动器设置在所述输出法兰的外部。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法兰的左端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与所述输入法兰之间设置有油封。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输出法兰与所述第二轴套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输出法兰与所述制动器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承轴承包括左右设置的两个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亚太金属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亚太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20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