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能源电站电压控制基准调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1144.4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2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俞旭峰;崔勇;顾军;赵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6 | 分类号: | H02J3/16;H02J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前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0 | 代理人: | 陈姗姗;张静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分析 新能源 电站 电压 控制 基准 调整 方法 | ||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能源电站电压控制基准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大数据分析建立新能源电站有功、无功和电压有功功率的联系矩阵;建立不同条件下新能源电站电压基准调整的无功电压联系矩阵,形成归类数据库;建立无功电压调整空间,对不同的电压基准调整方案进行优化比选,形成新能源电站及近区变电站、发电厂的成套控制曲线。本公开通过大数据分析,将多个历史因素对电压的影响效果进行抽象,形成规律,从而能够给定科学合理的初始值,缩短电压基准值调整和试错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能源电站电压控制基准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用电量的持续增加,人们对于电能的质量越来越重视,然而随着电力系统对于无功功率以及电网电压的调控能力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电压控制难度也在慢慢增加。促进无功电压管理以及调整已经成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与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式。
通常情况下各个变电站的母线电压控制范围是依据历史经验和电力输送方向而确定的。换言之,电网各变电站母线电压的控制基准存在一种总结归纳的过程。
随着电网的发展,输电线路的平均距离越来越短,电气联系越来越紧密,电压也越来越稳定,使得变电站的电压控制逐步从一个局部问题变成了体系问题。无功控制的策略也逐步从单个变电站发展到电压动态分区控制。
但是,新能源并网会造成电压波动幅度上升、控制难度增大。这主要是由于新能源电源的功率波动较为频繁、波动幅值较大造成的。新能源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的难点是协调控制电网,保证并网点电压稳定性。目前,多数地区电网仍将新能源电站当成常规变电站,并将电压动态分区控制广泛应用于电网电压自动控制系统中(AVC)。虽然这种控制方式在电网实际运行中得到了应用也取得了效果,但是,电压控制基准的调整方法还停留在经验和实践层面,缺乏理论指导。因此需要采取一种新的电压基准调整和确定方法,用以保证新能源电站、汇集站和并网点电压基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能源电站电压控制基准调整方法,通过大数据分析,将多个历史因素对电压的影响效果进行抽象,形成规律,从而能够给定科学合理的初始值,缩短电压基准值调整和试错的时间。
本公开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能源电站电压控制基准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利用大数据分析建立新能源电站有功、无功和电压有功功率的联系矩阵;
S200:建立不同条件下新能源电站电压基准调整的无功电压联系矩阵,形成归类数据库;
S300:建立无功电压调整空间,对不同的电压基准调整方案进行优化比选,形成新能源电站及近区变电站、发电厂的成套控制曲线。
优选的,步骤S100中,所述新能源电站的有功联系矩阵如下式所示:
上式简化表示为:
[P]=[a]×[LP]
其中,a表示有功联系矩阵;P表示新能源电站的有功功率;LP表示各相关联络线路或断面的有功功率。
优选的,步骤S200中,所述无功电压联系矩阵如下式表示:
上式简化表示为:
[U]=[b]×[Q]
其中,b表示无功电压联系矩阵;U表示新能源电站的电压;Q表示相关电源的无功功率。
优选的,步骤S300中,所述无功电压调整空间如下式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11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上悬式自动翻转塑料母料筒式密炼机
- 下一篇:一种无人船通信方法及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