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扇组件及无叶风扇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30027.6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5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俞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66 | 分类号: | F04D29/66;F04D29/40;F04D29/60;F04D29/08;F04F5/16;F04F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张川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扇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扇组件及无叶风扇,该风扇组件包括:基座,其内部中空,形成一容纳空间;气流发生机构,其用于产生空气流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分流机构,其将所述空气流分散疏通;以及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分流机构和所述气流发生机构的对接处,其配置成将密封圈固定于分流机构与气流发生机构之间、和/或将降噪海绵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内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叶风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扇组件及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在无叶风扇领域中,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的风扇组件来实现无叶风扇的降噪功能是众所周知的。在研究和实现无叶风扇降噪功能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风扇组件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噪音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气流发生器产生的噪音会经由机器内部传播出去,从而引起降低用户体验感。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风扇组件及无叶风扇,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扇组件及无叶风扇,其通过将基座、气流发生机构、分流机构之间的缝隙用降噪海绵进行填充和密封,用固定结构将降噪海绵固定于基座、气流发生机构、分流机构之间,在减少物体震动传播的同时,吸收并降低气流发生器向外传播的噪音。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扇组件,包括:
基座,其内部中空,形成一容纳空间;
气流发生机构,其用于产生空气流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分流机构,其将所述空气流分散疏通;以及
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分流机构和所述气流发生机构的对接处,其配置成将密封圈固定于分流机构与气流发生机构之间、和/或将降噪海绵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内侧;
所述固定结构的上端面间隔设有多个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上部凸缘;
所述固定结构的下端面间隔设有多个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下部凸缘;
所述上部凸缘和下部凸缘在Z轴方向上的投影错开分布。
所述上部凸缘与所述下部凸缘之间设有降噪海绵。
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为环状结构,所述降噪海绵和密封圈分别设置于所述所述固定结构的外侧和内侧。
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的下端面沿径向方向向内延伸形成一内部凸缘;
其中,所述密封圈至少部分置于内部凸缘。
可选地,所述密封圈的上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卡槽;
所述密封圈的下端面沿中心方向向上延伸形成一卡爪结构。
可选地,所述降噪海绵的上端面与上部凸缘的接触面积至多2/3;
可选地,所述降噪海绵的下端面与下部凸缘的接触面积至多2/3。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叶风扇,其包含有上述的风扇组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基座、气流发生机构、分流机构之间的缝隙用降噪海绵进行填充和密封,用固定结构将降噪海绵固定于基座、气流发生机构、分流机构之间,在减少物体震动传播的同时,吸收并降低气流发生器向外传播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无叶风扇的剖视图;
图1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无叶风扇的部分剖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分流机构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00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