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耳廓再造术后个体化耳廓固定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20630.6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4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薛峰;孔祥虹;孟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A61M3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邓建国 |
地址: | 25002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廓 再造 术后 个体化 固定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康复医疗领域,公开了一种耳廓再造术后个体化耳廓固定器,包括耳颅沟部和耳甲腔部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两个、抗瘢痕材料和凹凸结构;抗瘢痕材料涂覆在耳颅沟部的与耳部皮肤贴合的面上;耳甲腔部和耳颅沟部相互连接;凹凸结构位于耳甲腔部的外壁,耳甲腔部的最大截面位于凹凸结构的最小截面边界内。耳甲腔部的截面边界与能覆盖凹凸结构的边界的最小圆周之间包含有间隙。本发明避免了患者在日常瘢痕贴使用过程中裁剪困难、依从性不高的问题;采用自带硅酮的硅凝胶涂层,加强了对疤痕的治疗作用,减少长期佩戴诱发的皮肤瘙痒不适;贴合度高,凹凸结构的特殊设计增加佩戴稳定性,增加了固定器的结合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康复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廓再造术后个体化耳廓固定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排名第二位的颜面部先天发育畸形,发病率高,影响患者外观及心理发育。目前国内采用的自体肋软骨耳廓再造术是改善患者容貌、恢复患者自信心的重要手段。耳廓再造术分三期进行:第一期为耳后扩张器植入术,即在患者残耳乳突区皮下埋置特定大小的皮肤扩张器,定期注水扩张耳后皮肤;第二期应用自体肋软骨雕刻耳廓支架包裹在耳后筋膜瓣和扩张皮瓣内,并将耳后残余创面用游离皮片覆盖;第三期则进行再造耳形态的进一步修复调整。耳廓再造术后患者的满意度主要与患者双耳的对称性、相似性有关,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是再造耳的耳颅角大小。
就此国内国外均有报道,术后瘢痕挛缩导致再造耳较健侧“突出”小,耳颅角过小,影响美观。同样我们在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在进行三期再造耳修复之前,患耳已然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耳甲腔较浅,甚至缺如;2.耳后瘢痕挛缩明显;3.因耳后瘢痕挛缩牵拉,耳颅角变小,耳颅沟变窄、浅;整个再造耳耳廓“紧贴颅骨”,再造耳失去正常的体表投影,影响患者外观和手术满意度。为此,我们会在耳三期术中进行相应耳廓的抬高和耳甲腔的扩大。
现有的解决方案无疑会增加患者的手术创伤,延长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增加手术风险,增加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临床上亟需一种有效防止术后再造耳形态异常、特别是耳颅角缩小的非手术疗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佩戴稳定性高、抗瘢痕效果好、有效防止耳颅角缩小的一种耳廓再造术后个体化耳廓固定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耳廓再造术后个体化耳廓固定器,包括耳颅沟部1和耳甲腔部2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两个、抗瘢痕材料和凹凸结构;
抗瘢痕材料涂覆在耳颅沟部的与耳部皮肤贴合的面上;耳甲腔部和耳颅沟部相互连接;凹凸结构位于耳甲腔部的外壁,耳甲腔部的最大截面位于凹凸结构的最小截面边界内。
进一步地,耳甲腔部的截面边界与能覆盖凹凸结构的边界的最小圆周之间包含有间隙。
进一步地,抗瘢痕材料由自粘性硅凝胶、活性物质和辅料组成;
活性物质为小分子硅酮;辅料为渗透促进剂,渗透促进剂为油酸、亚油酸、尿素、羊毛脂、桉叶油、薄荷醇、柠檬烯、樟脑、月桂氮卓酮、月桂醇硫酸钠和辛酸单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进一步地,自粘性硅凝胶的厚度不超过0.4mm。
进一步地,耳颅沟部的平耳轮脚前外侧缘,起始于耳甲腔边缘,向上途经耳廓顶点延续至耳轮-耳垂连接部,再向前下包绕耳垂下缘,平耳轮脚前外侧缘的包绕范围大于1/2圆周。
进一步地,耳颅沟部的耳轮缘侧,连续或间断地包绕再造耳的耳廓相关结构;耳颅沟部的耳轮缘侧的包绕范围为1/2圆周。
进一步地,耳廓相关结构为耳轮脚、耳轮、耳轮-耳垂移行部和耳垂的任意组合。
进一步地,耳颅沟部和耳甲腔部的材料为医用级光敏树脂。
一种耳廓再造术后个体化耳廓固定器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未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06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