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致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15655.7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5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33/16 | 分类号: | H02K33/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致动器 | ||
一种致动器,即使将供电基板固定在线圈支架上,也能实现外形尺寸的小型化。供电基板(10)以沿着线圈支架(4)的端面(40)的方式配置,并且以供电基板(10)的形成有焊盘(16a、16b)的一表面(15)朝向外侧的方式固定于线圈支架(4)。在该状态下,供电基板(10)的一表面(15)处于从端面(40)内收的状态。另外,即使通过焊锡(18)将线圈线(56、57)与焊盘(16a、16b)连接,焊锡(18)也处于从端面(40)内收的位置。在线圈线(56、57)上设置有松弛部分,松弛部分通过粘接剂(19)固定于供电基板(10)的一表面(15)。即使在该情况下,粘接剂(19)也处于从端面(40)内收的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线驱动可动体使其振动的致动器。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振动通知信息的设备,已提出一种制动器,其具备:具有永磁体的可动体和具有与永磁体对置的线圈的支承体,支承体设置有保持线圈的线圈支架、覆盖可动体及线圈支架的壳体以及连接构成线圈的线圈线的供电基板(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致动器中,供电基板固定于壳体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277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致动器中,因为供电基板以从壳体突出的方式固定于壳体上,所以存在致动器的外形尺寸相应地大型化这一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致动器,其即使将供电基板固定在线圈支架上,也能够实现外形尺寸的小型化。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动体:支承体: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具备弹性及粘弹性中的至少一方,以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支承体双方相接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可动体和所述支承体对置的位置;以及磁驱动回路,所述磁驱动回路具备设置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支承体中的一侧部件上的线圈及以与所述线圈在第一方向上对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支承体中的另一侧部件上的永磁体,使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承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振动,所述一侧部件具有:线圈支架,其保持所述线圈;以及供电基板,其以将设置有焊盘的一表面朝向外侧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线圈支架,所述焊盘通过焊锡连接有构成所述线圈的线圈线,所述供电基板以所述一表面从所述线圈支架的端面内收的状态固定于所述线圈支架,所述线圈线在从所述线圈到与所述供电基板的连接位置之间具有松弛部分,所述松弛部分通过粘接剂固定于所述一表面。
在本发明中,供电基板以将设置有焊盘的一表面朝向外侧的方式固定于线圈支架,供电基板的一表面处于从线圈支架的端面内收的状态。因此,即使在将供电基板固定于线圈支架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外形尺寸。另外,因为供电基板的一表面从线圈支架的端面内收,所以即使线圈线通过焊锡与焊盘连接,焊锡也不会从线圈支架的端面大幅突出。另外,因为在线圈线上设置有松弛部分,所以在致动器的装配工序中,线圈线不易断线。另外,因为松弛部分通过粘接剂固定于供电基板的一表面,所以装配致动器以后,松弛部分不易从端面突出。另外,因为供电基板的一表面从线圈支架的端面内收,所以粘接剂不会从线圈支架的端面大幅突出。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在所述线圈支架上设置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从所述端面内收;以及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在所述台阶部开口,将所述线圈线从所述线圈引导至所述供电基板,所述松弛部分通过所述粘接剂固定于所述台阶部及所述一表面。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台阶部及所述一表面位于同一假想平面上。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焊锡及所述粘接剂处于从所述端面内收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56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识别通信节点的方法
- 下一篇: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