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3963.6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8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浩;李重华;张道兵;舒俊;赵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京泓生态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F9/24;F28F9/04;F28F9/22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潘甦昊 |
地址: | 212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换热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换热器,污泥换热器包括保温外壳,在保温外壳上直线阵列设置有若干污泥流动方管,污泥流动方管的中部为渐缩结构,污泥流动方管贯穿保温外壳,在污泥流动方管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换热板组件,换热板组件包括微水道板和盖板,盖板周围设置有环形密封凸起,密封凸起与微水道板外围密封连接,微水道板和盖板之间设置有流动间隙,在微水道板上阵列密布有若干换热凸起,换热凸起顶端与盖板接触,微水道板与污泥流动方管内壁之间互相接触固定,每个污泥流动方管的各换热板组件之间通过导管并联连接,微水道板的密封凸起上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本污泥换热器采用微水道结构,在不影响污泥流动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最大的换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换热器,属于环保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污泥加热仅仅是通过加热床或者是太阳能晒场式加热,加热时间长,且需要往复搅拌多次加热才能保证加热温度,同时加热床和太阳能晒场均为开放式结构,对于气味较重水分含量较高的污泥而言,以上两种处理形式均会带来较大的气温和有害蒸汽,同时带来作业环境的污损;因此就需要一种封闭式且换热效能较高的污泥换热器;同样在污泥降温过程中,传统的也都是通过搅拌与空气接触实现,依然会存在有害蒸汽蒸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污泥换热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污泥换热器,所述污泥换热器包括保温外壳,在所述保温外壳上直线阵列设置有若干污泥流动方管,所述污泥流动方管的中部为渐缩结构,污泥流动方管贯穿保温外壳,污泥沿污泥流动方管流动,在所述污泥流动方管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换热板组件,换热板组件包括微水道板和盖板,盖板周围设置有一个环形密封凸起,环形密封凸起与微水道板外围密封连接,微水道板和盖板之间设置有流动间隙,在所述微水道板上阵列密布有若干换热凸起,换热凸起顶端与盖板接触,微水道板与污泥流动方管内壁之间互相接触固定,每个污泥流动方管的各换热板组件之间通过导管并联连接,所述微水道板的密封凸起上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凸起为长条形,换热凸起的轴线垂直于污泥流动方管的轴线,所述进水口和排水口同轴布置,并位于换热凸起阵列中部的换热凸起所在的轴线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换热凸起的前端与微水道板边缘的环形密封凸起之间设置有导流间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换热凸起阵列端部呈圆弧形,所述换热凸起阵列中部的换热凸起的长度长于换热凸起阵列中部两侧的换热凸起的长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密封凸起、换热凸起与微水道板之间为一体车削加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污泥换热器采用微水道结构,在不影响污泥流动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最大的换热效果;同时整个污泥换热区间为封闭式的方管结构,不存在有害蒸汽蒸发扩散的问题。
2、长条形的换热凸起均有相对较低的流阻和扰流死区,可以有效的提升换热效率,同时本发明的换热液体流露与污泥流路垂直布置,进一步提升了换热效率。
3、导流间隙可以保证各个换热凸起之间均有换热液体流过。
4、圆弧形的端部布置,可以通过扩大截面积进而降低两侧导流间隙的流阻,以保证各个换热凸起之间的流速较为均匀。
5、一体车削加工整体性好,换热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横向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纵向剖面图;
图3是微水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京泓生态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京泓生态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39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瓶子倒置器
- 下一篇:喷墨式图像转印贴纸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