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能耗设备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07593.5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07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绍荃;徐盛;温积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图盛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温州科技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H02J13/00;H04W4/70 |
代理公司: | 北京祺和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陈翔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能耗 设备 监控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能耗设备监控系统,包括检测终端、数据集中端、云端服务器;检测终端与数据集中端通信连接,数据集中端与云端服务器通信连接;数据集中端内设置有控制模块、天线、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用于与云端服务器通信的通信模块、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模块、用于数据交互的接口端;接口端包括通信接口、电源接口、输出接口,通信接口包括三个接线端,其构成三孔插座结构;一个接线端连接至通信模块,剩下两个接线端接地;天线包括插接座、天线本体以及包裹在天线本体外侧的屏蔽层。本发明能够在较低功耗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反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能耗设备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能源互联网是能源行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是推动能源革命和电力市场化的重要手段。建立服务于能源互联网的源管控与服务云平台,互通互联与能源相关的信息流,整合调配各种可用资源,在保证用能安全可靠的基础上,降低用能成本,提高用能品质,成为了发展能源互联网的主要方式。
为了降低能耗,首先必须能够准确统计企业能耗数据,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能耗数据的偏差。目前,一般的中小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大多对能源监控分析不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往往采用人工方式进行能耗数据统计,实时化、信息化程度很低。
而大型企业能耗设备种类多,用能系统复杂,如果只针对企业的总能耗进行统计,无法很好地反映各个能耗设备的实际用能情况。因此,必须对企业的能耗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对能耗数据进行详细分析。
但是实时监控对通信的要求较高,又因为设备一般集中放置,此时如果针对每一台设备均设置独立的通信线路,则会让线路的布置变得十分杂乱,但是如果让每个检测的终端组件均设置能够与云端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组件,则会因为通信距离需要的耗能而导致检测的终端组件产生较多的功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能耗设备监控系统,能够在较低功耗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反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能耗设备监控系统,包括检测终端、数据集中端、云端服务器;所述检测终端与数据集中端通信连接,所述数据集中端与云端服务器通信连接,以上传检测终端检测到的能耗数据;所述数据集中端内设置有控制模块、天线、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用于与云端服务器通信的通信模块、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模块、用于数据交互的接口端;所述接口端包括通信接口、电源接口、输出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包括三个接线端,其构成三孔插座结构;其中,一个接线端连接至通信模块,剩下两个接线端接地;所述天线包括插接座、天线本体以及包裹在天线本体外侧的屏蔽层,所述插接座呈与通信接口对应的三脚插头结构,且该插接座对应两个接地的接线端的与屏蔽层电连接,该插接座对应连接通信模块的接线端与天线本体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终端包括采集终端和用于接收数据集中端存储的能耗数据的移动终端,所述采集终端包括用于与数据集中端通信的无线模块、具有互感线圈的用于获取负载电流的夹头,所述无线模块与夹头连接,以获取夹头实时检测到的负载电流并传输给数据集中端;所述数据集中端实时发送负载电流以及对应的时刻信息给存储模块,并在存储模块中对应存储;所述输出接口与存储模块连接,所述输出接口具有协议转换电路,用于与移动终端通讯,并传输存储模块中的负载电流和对应的时刻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所述采集终端还包括GPS模块,所述GPS模块与无线模块连接,以通过无线模块发送GPS模块获得的定位信息给数据集中端,并通过数据集中端发送给云端服务器,所述云端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定位信息和预设的设备位置范围比对,获得该位置信息对应的设备的编号并与同时接收到的负载电流进行对应存储;所述数据集中端还将定位信息发送给存储模块,并对应负载电流和时刻信息进行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图盛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温州科技分公司,未经浙江图盛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温州科技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75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导体芯片清洗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压电薄膜、压电纳米发电机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