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壳聚糖功能化纳米硒复合菌酶体系在提高中草药产量和品质中的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5145.1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8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奇;潘灿平;方勇;连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80 | 分类号: | C05G3/8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糖 功能 纳米 复合 体系 提高 中草药 产量 品质 中的 用途 | ||
1.壳聚糖功能化纳米硒复合菌酶体系在提高中草药产量和品质中的用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草药为三七、紫苏、黄精或人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壳聚糖功能化纳米硒复合菌酶体系施用于中草药植株和/或中草药的生长环境;
优选地,所述施用的方式为叶面喷施或根施;
优选地,所述叶面喷施的用量为2~4g每亩;
优选地,所述叶面喷施时,壳聚糖功能化纳米硒复合菌酶体系的浓度为3~10mg/kg;
优选地,所述根施的用量为4~6g每亩;
优选地,所述根施时,壳聚糖功能化纳米硒复合菌酶体系的浓度为30~50mg/k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施用的时期为中草药生长期,优选为当地最低温度不低于5℃;
优选地,所述施用是在每年的5~10月之间进行根施;
优选地,在每年的5~10月之间进行根施时,所述壳聚糖功能化纳米硒复合菌酶体系的施用浓度为30~50mg/kg;
优选地,所述施用是在每年的5~9月之间进行叶面喷施;
优选地,在每年的5~9月之间进行叶面喷施时,所述壳聚糖功能化纳米硒复合菌酶体系的施用浓度为3~10mg/kg,连续施用2~6次,间隔10~35天。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功能化纳米硒复合菌酶体系包括:枯草芽孢杆菌、乳酸片球菌、腐殖酸和壳聚糖功能化纳米硒复合物;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乳酸片球菌:腐殖酸:壳聚糖功能化纳米硒复合物的溶液质量比为(1.6~3):(0.1~1):(10~60):(0.1~1);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溶液为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菌含量为8×107cfu/g,所述乳酸片球菌的溶液为乳酸片球菌发酵液,菌含量为7×107cfu/g;所述腐殖酸的溶液中腐殖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5%;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GMCCNo.1.1630;所述乳酸片球菌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CGMCCNo.1.269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功能化纳米硒复合物制备过程中添加壳聚糖或其衍生物浓度为0.01mg/mL~0.64mg/mL。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功能化纳米硒复合菌酶体系包含以下质量比的组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功能化纳米硒复合菌酶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亚硒酸钠溶液与碘化钾溶液混合,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均匀;
(2)加入抗坏血酸溶液,进行反应;
(3)静置老化;
(4)离心后除去上清液,洗涤除去未反应的杂质;
(5)纳米硒粒子重新分散成溶胶,添加壳聚糖或其衍生物获得壳聚糖功能化纳米硒复合物;
(6)将壳聚糖功能化纳米硒复合物与枯草芽孢杆菌、乳酸片球菌、腐殖酸、氯化锌盐以及步骤(4)经洗涤除去未反应杂质后得到的溶液进行混合,即得所述壳聚糖功能化纳米硒复合菌酶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514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