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创颅内压监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04035.3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46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潘帆;冯军峰;郑定昌;何培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3 | 分类号: | A61B5/03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冯精恒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创颅内压 监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创颅内压监测方法及装置,监测方法:首先采集头部脉搏波数据、温度数据和心电数据,然后利用温度数据对头部脉搏波进行修正,再利用修正的头部脉搏波数据计算局部脑氧饱和度,再利用修正后的头部脉搏波数据和心电数据计算得到脉搏波的传播时间,最后根据脉搏波传播时间和局部脑氧饱和度即可得到颅内压数值。本发明利用脉搏波传播时间来计算颅内压数值,引入了局部脑氧饱和度和温度数据进行修正,能够降低温度和局部脑氧饱和度对颅内压监测精度带来的影响,快速反映颅内压的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颅内压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无创颅内压监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颅内压(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CP)增高是神经外科最危急的临床征象,既是许多颅内病变进展的结果,又是导致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的最常见原因。监测颅内压ICP的数值,为诊断ICP增高所导致的脑灌注不足,阻断脑组织受压、移位、乃至脑疝提供有效依据。
目前临床均采取有创ICP监测(脑室穿刺、颅内压探头置入)作为金标准,但其缺点明显:1.有创操作,需在手术室完成;2.监测七天内即需要拔除;3. 费用昂贵,与现行卫生政策导向相背;4.增大颅内感染机会;5.在最需了解颅内压状况的救护现场、急诊室等场所无法做颅内压监测。
目前有多种方法尝试无创ICP监测,如:鼓膜移位法、视神经髓鞘直径法和近红外光谱法等。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NIRS)是一种连续实时的光学检测方法。近红外光波对人体组织(如头皮、颅骨等)有良好的穿透性而较少被散射,其在颅内的主要吸收体是氧合血红蛋白 (HbO2)和还原血红蛋白(Hb),二者具有不同的吸收谱,因此可以用光学方法将二者加以区分。当近红外光入射进人体组织后,组织中的两种血红蛋白便会对其产生吸收作用。测量从组织中出射的光强,根据Lambert-Beer定律,便可得到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2)。ICP与rSO2之间显著负相关,NIRS可成为替代颅内压监测的无创方法。
专利号为CN201810913909.4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颅内压无创监测装置及方法,公开了利用近红外光谱获取脑氧饱和度,并结合平均动脉压对颅内压进行实时监测的方法。但存在以下不足:测量精度容易受到温度、脉搏等因素的影响,没有考虑对这些因素进行修正,且脑氧饱和度变化很慢,不能快速反映颅内压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测量精度容易受到温度、脉搏等因素影响,以及不能快速反映颅内压变化的问题,提供一种无创颅内压监测方法,根据近红外光谱技术,利用脉搏波传播时间计算颅内压,并且考虑了局部脑氧饱和度和温度的影响,利用局部脑氧饱和度和温度数据进行修正,实现对颅内压的监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无创颅内压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被测人的第一头部脉搏波数据、头部表皮温度数据和心电数据;
S2、利用所述温度数据对所述头部脉搏波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第二头部脉搏波数据;
S3、根据所述第二头部脉搏波数据,计算局部脑氧饱和度;根据所述第二头部脉搏波数据和所述心电数据,计算脉搏波传播时间;
S4、根据所述脉搏波传播时间和所述局部脑氧饱和度,计算颅内压数值;
重复步骤S1-S4,得到被测人颅内压的动态变化。
利用头部脉搏波数据和心电数据计算脉搏波的传播时间,利用脉搏波的传播时间来计算颅内压数值,考虑到了温度和局部脑氧饱和度对颅内压的影响,引入了局部脑氧饱和度,并利用温度数据进行修正,降低了局部脑氧饱和度和温度对颅内压监测精度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40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