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刀加工用开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3849.5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9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李成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松阳锆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00 | 分类号: | B24B3/00;B24B27/00;B24B41/06;B24B47/00;B24B4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郭童瑜 |
地址: | 25510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工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刀加工用开刃装置,涉及刀具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固定座,固定座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顶座,第一顶座上设有夹持装置,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的顶端固定连接移动座,移动座内设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顶座的顶部转动连接转动柱,转动柱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顶座,第二顶座的端部转动连接打磨盘,本发明通过设置夹持装置能够对不同尺寸的陶瓷刀夹紧固定并且进行位置的调节,通过设置第一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打磨盘进行移动,通过设置第二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打磨盘转向,从而能够根据需求对刀片进行打磨开刃。本发明对陶瓷刀的开刃效果好,可调节能力强,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刀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陶瓷刀加工用开刃装置。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开刃机虽然有着开刃方便,开刃快速的优点,但是市面上的开刃机大多开刃方式和开刃角度固定,使得开刃机的适用范围很小,在对不同刀具进行开刃时开刃的角度就不适用了,且强行开刃出来的刀具优良率不高,易损坏,故此提出一种刀具加工用的开刃机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公开号为CN20927308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刀具加工用的开刃机,该开刃机通过将待加工的刀具放置于固定块的上方,转动螺母使得挤压板下移挤压待加工的刀具,使得待加工的刀具固定,通过给步进电机通电使得齿状柱转动从而使得调整块转动,调整块转动带动连接轴和固定块转动,使得待加工的刀具转动,从而改变待加工刀具的加工角度,将转动电机通电后使得砂轮转动,转动手轮使得移动块移动,从而使得砂轮靠近待加工的刀具,对待加工的刀具进行开刃处理,该装置由原来角度不可变的刀具夹紧装置更换成角度可以调整的刀具夹紧装置使得刀具的开刃角度可变,但是该装置只能单方向的对刀具的位置进行调整,无法对砂轮的位置和角度进行调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刀加工用开刃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陶瓷刀加工用开刃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固定座,固定座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顶座,第一顶座上设有夹持装置,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的顶端固定连接移动座,移动座内设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顶座的顶部转动连接转动柱,转动柱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顶座,第二顶座的端部转动连接打磨盘。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底座内并与之转动连接的转动杆,转动杆置于底座内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的上方设有移动杆,移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啮合齿,第二啮合齿与第二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移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移动块,移动块与移动座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顶面开设有与移动块相对应的滑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与转动柱底端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驱动齿轮,第一驱动齿轮置于移动座的内部,所述移动座的一端贯穿并螺纹连接转动螺杆,转动螺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推拉杆,推拉杆靠近第一驱动齿轮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一啮合齿,第一驱动齿轮与第一啮合齿啮合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柱的外部设有刻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开设于第一顶座侧边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夹持座,夹持座位于第一顶座外的一端内部开设有夹持槽,夹持槽的顶端贯穿并螺纹连接压紧螺栓,所述压紧螺栓的底端转动连接压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顶座和夹持座上均开设有相对应的固定槽,固定槽内设有插销。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顶座的侧边固定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打磨盘传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座与固定座之间固定连接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松阳锆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淄博松阳锆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38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