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碱性介质的氢氧化反应催化剂及其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03643.2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3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庄仲滨;薛延荣;朱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90 | 分类号: | H01M4/90;H01M4/92;H01M4/88;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 代理人: | 谭辉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碱性 介质 氢氧化 反应 催化剂 及其 合成 方法 | ||
1.一种用于碱性介质中氢气氧化反应的负载型纳米金属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包括钌镍双金属纳米颗粒,结构为Ni核,壳层为NiO与Ru共存,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钌源和镍源溶解到油胺与甲苯中,形成第一前驱体溶液;
将还原剂加入第一前驱体中,形成均匀的第一反应溶液;
将均匀的第一反应溶液加热到第一反应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形成第二反应溶液;
分离提纯上述第二反应溶液,得到双金属纳米颗粒;
将分离提纯的双金属纳米颗粒负载在载体材料上;
将负载在载体材料上的双金属纳米颗粒在空气中煅烧,煅烧温度范围为150~250℃,所述的煅烧时间为4~8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钌源为乙酰丙酮钌,所述的镍源为乙酰丙酮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应温度范围为180~240℃,反应时间为10~15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中Ru:Ni摩尔比为1:9 ~9: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中Ru:Ni摩尔比为1:9、2:8、3:7、4:6、5:5、6:4、7:3、8:2、9: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中Ru:Ni摩尔比为7: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中钌元素所占的质量比为16%~94%,镍元素所占的质量比为6%~8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金属纳米颗粒的粒径范围为10~30 n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金属纳米颗粒的粒径范围为20~30 n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材料为活性炭、石墨烯或碳纳米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364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