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高孔隙率聚丙烯酸酯类多孔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99195.3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4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章圣苗;杨小藏;王彦华;朱芸;孙艳;张卡;林睿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28;B01J20/30;C08F220/18;C08F222/14;C08F2/30;C09K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 孔隙率 聚丙烯酸酯 多孔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超高孔隙率聚丙烯酸酯类多孔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发明以丙烯酸酯为单体,以乳化剂溶于单体后所得溶液为油相;以含电解质和引发剂的水溶液作为水相;将水相加入到搅拌中的油相获得高内相乳液,把所得乳液转移到模具中后,放入恒温水槽进行聚合,所得材料经烘干得到具有开孔结构、高水油分离效率、孔隙率可达97.5%的聚丙烯酸酯类多孔材料。该材料具有孔结构可调、相比现有技术所得材料更高的吸油倍率和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乳液制备以及多孔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率且高吸油的油包水型高内相乳液以及聚合物多孔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据统计每年大约有8亿加仑的原油或其衍生物被排放到环境中,通常是由于土地排水,不当的废物处理,海上钻井,涉及邮轮的事故或者工业废水造成的;这些已成为污染的主要原因。现有的主要处理溢油手段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在这些处理方法中物理吸附法是处理海洋溢油最有效便捷的方法之一。因此,如何制造出高效率、低廉的吸油材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之一。
目前,高吸油材料根据其吸油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纤维吸油材料,利用纤维吸油材料的表面吸附以及纤维间隙和管腔的毛细管作用,对油品进行分离和回收;
(2)溶胀吸油材料,利用高分子材料网状结构的伸展来将油品储存在高分子材料内部。高分子材料中的亲油基团和油分子之间有相互亲合作用,这是溶胀吸油的动力;
(3)多孔吸油材料,主要利用多孔海绵、石墨烯气凝胶、黏土等材料的多孔结构,将油品吸附并存储在其孔道内;
高内相乳液即分散相体积占乳液总体积分数大于等于74.05%的乳液。其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燃料、油料回收、化妆品及多孔材料领域。高内相乳液通常由占连续相5-50%的非离子乳化剂为稳定剂。近来亦有纳米粒子稳定高内相乳液的报道。高内相乳液通常在稳定剂的作用下,通过将分散相逐渐滴加入乳化中的连续相中制备得到。通常,内相占体积的74%或更多,当内相或外相(或两者)均包含单体时,可以在HIPEs内合成聚合物。当单体仅存在于外相中时,可以合成多孔乳液模板化聚合物。一旦合成了多孔乳液模板聚合物,就可以去除内相,留下多孔结构。近年来,通过高内相乳液模板法制得的聚合物多孔材料更是因其独一无二孔结构、高孔隙率和低密度等特性,在多个领域中引起广泛的兴趣,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微电子工业中的低介电常数基质、组织工程中3D细胞培养的支架、合成化学中的催化剂及反应物等的载体,也可以被用作制备无机多孔材料的模板。
综上,高内相乳液聚合制备丙烯酸酯多孔材料是一种高吸油且不同于传统吸油材料的新型功能材料。高内相乳液聚合制备的材料具有较小密度、高度交联、较高孔隙率、较大比表面积并且对空气有选择透过性等特点。而传统的吸油材料都存在很多不足,如纤维吸油材料和普通多孔吸油材料保油性差、重复利用差,高分子吸油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油性,但存在吸油倍率低和吸油效率低等问题。故因聚合物泡沫材料吸液倍率低度/吸液效率差/保液能力差已成为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而本发明所公开的制备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所得发泡(海绵)材料具有良好的水油分离效率、更高的吸油倍率、高得多的吸油速率和高得多的孔隙率。如本发明所得材料饱和吸油时间在15秒内,现有发泡材料吸油材料饱和吸油时间大于等于20分钟,现有吸油材料的孔隙率一般小于等于90%,而本发明所得材料的孔隙率可达97.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亟待解决的难题而提供一种超高内相油包水型乳液以及聚合物多孔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1)以乳化剂溶于疏水性单体后所得溶液作为油相;
(2)以含电解质和引发剂的水溶液作为水相;
(3)将水相以一定速度持续滴加到油相中,通过搅拌使得油相和水相充分乳化形成乳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91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样本总体协方差判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四向穿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