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降解甲醛的纳米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光触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93287.0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3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翔;汪亚威;施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瀚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3/50 | 分类号: | B01J23/50;B01D53/86;B01D53/72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姚健 |
地址: | 313009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降解 甲醛 纳米 氧化 石墨 复合 触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降解甲醛的纳米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光触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领域和光催化领域。本发明以硫酸钛(Ti(SO4)2)、氢氧化钠(NaOH)作为原料,通过逐步共沉淀方法,制备得到尺寸为10nm左右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复合纳米石墨烯,并调节二氧化钛、石墨烯与辅料比例、充分混合、定量浓度,形成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光触媒。该光触媒光催化活性高,表现出优异的空气净化、光催化降解甲醛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和光催化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降解甲醛的纳米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光触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结果指出,世界上30%的新装修建筑物中发现有害气体,这些有毒室内空气已经导致全球性的人口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室内空气污染也因此被列入危害公众健康的五种环境因素之一。
甲醛是一种具有较强挥发性的有机物,具有较高的毒性,是室内密闭环境中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木质材料、地板材料、涂料等。甲醛有刺激性气味,低浓度即可嗅到,人对甲醛的嗅觉阈通常是0.06~0.07mg/m3。甲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致畸、致癌性物质,对眼、呼吸道、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结合,使蛋白质变性,甲醛与空气中的离子性氯化物反应可生成致癌物质--二氯甲醛醚。甲醛长期接触甲醛的人,可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尤其对新生儿、幼儿、老年人毒害作用更大。
甲醛价格低廉,具有良好的化学反应活性,故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之中。甲醛主要在工业合成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酚醛树脂等过程中作粘合剂。因此,凡大量使用粘合剂的环节,总会有甲醛的使用及释放。常见的甲醛清除方法有物理吸附法、生物法、臭氧氧化法、植物降解法和催化氧化法等,相比之下,臭氧氧化法容易引起二次污染,物理吸附法去除效果有限。
光催化技术因其操作简单、条件温和以及低能耗、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突出特点成为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空气净化技术,其中纳米二氧化钛半导体以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高活性、廉价、无毒、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成为众多光催化剂的研究热点。但二氧化钛的带隙较宽,仅能吸收利用少量紫外光,从而使其应用前景收到限制。
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240649)和发明专利(200910303193)中提出了采用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但反应条件复杂,增加了生产制备工艺难度,所产生的废弃物较难处理,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发明专利(申请号201210262371)则提供了在溶剂热体系中通过加入油胺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出粒径为10nm左右的二氧化钛颗粒。但整个过程原料繁多,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本发明主要以硫酸钛与氢氧化钠作为原料,通过逐步共沉淀方法制备尺寸在10nm左右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原料少,操作流程简单。通过纳米二氧化钛与石墨烯的复合,增加了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能够提高活性成分对自然光的利用率。在辅料中包含渗透剂与贵金属Ag+,可以显著增强光触媒与木质材料的附着结合能力,并提高杀菌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提出了一种高效降解甲醛的纳米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光触媒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所生产的纳米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光触媒对于室内空气污染物(甲醛)具有高催化降解活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效降解甲醛的纳米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光触媒,其主要包含活性材料、辅料和去离子水,其中主要活性材料为纳米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
一种高效降解甲醛的纳米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光触媒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瀚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瀚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32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