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站二次设备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291595.X | 申请日: | 2019-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75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 发明(设计)人: | 夏勇军;黎恒烜;王作维;张侃君;李鹏;文博;杜镇安;洪梅子;陈宏;叶庞琪;陈罗飞;周文闻;陈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H04L43/08 |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 地址: | 430077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二次 设备 检测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站二次设备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云平台下发的测试项目信息;对所述测试项目信息按采样种类进行分类,并按照分类结果将测试项目信息发送给各对应的输入输出模块;根据测试项目信息生成设定采样率的正弦波输出或开关量输出;据所述正弦波输出或开关量输出获取所述待测二次设备的采样数据信息。本发明提出了继电保护装置和测控装置等的检测技术方案,对二次设备进行现场还原检测,能够准确评估二次设备的质量,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设备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站二次设备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变电站,简称智能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电力二次设备是对电力系统内一次设备进行监察,测量,控制,保护,调节的辅助设备,即不直接和电能产生联系的设备,例如保护装置和测控装置。
现有的第三代智能变电站围绕系统高度集成、结构布局合理、装备先进适用、经济节能环保等方向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在数字化、光纤化方面取得了成效,大量代替了电缆,但是在运行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目前的变电设备和运检方式与智能化相距甚远,日常工作仍沿袭20年前传统,新技术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发挥。本着“电网更安全”、“供电更可靠”、“运检更高效”、“全寿命成本更低”的基本原则,需要对第三代智能变电站测试应用技术及相应自动测试技术提出新的测试方案及测试方法,实现智能变电站智能化运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站二次设备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结合第三代智能站二次设备的技术特点开展检测分析,提出继电保护装置和测控装置等的检测技术方案,对二次设备进行现场还原检测,实现保护装置动作逻辑检测,测控装置遥信、遥测、遥控、遥调、SOE等自动化检测,准确评估二次设备的质量,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站二次设备检测方法,包括:接收云平台下发的测试项目信息;对所述测试项目信息按采样种类进行分类,并按照分类结果将测试项目信息发送给对应的输入输出模块;控制输入输出模块根据接收的测试项目信息生成设定采样率的正弦波输出或开关量输出;控制输入输出模块根据所述正弦波输出或开关量输出获取待测二次设备的采样数据信息。
进一步的,接收云平台下发的测试项目信息时,还包括接收外部的对时信号,将对时信号下发给输入输出模块。
进一步的,获取所述待测二次设备的采样数据信息包括:通过各输入输出模块采集所述待测二次设备的采样数据信息,并将采样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将解析后的数据发送给所述云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输出模块包括电流模块、电压模块、开关量模块、数字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继电器将所述待测二次设备与电流模块、电压模块、开关量模块进行连接;通过光电交换机将所述待测二次设备与数字模块进行连接。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站二次设备检测装置,包括:
主板模块,用于接收云平台下发的测试项目信息,并对所述测试项目信息按采样种类进行分类,按照分类结果将测试项目信息发送给各对应的输入输出模块;
输入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测试项目信息生成设定采样率的正弦波输出或开关量输出,根据所述正弦波输出或开关量输出获取待测二次设备的各采样数据信息。
进一步的,还包括接口切换模块,用于将各输入输出模块通过接口切换连接至待测二次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15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