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呼吸系统给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6680.7 | 申请日: | 2019-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8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牛燕英;尚念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尚念胜 |
主分类号: | A61M11/02 | 分类号: | A61M11/02;A61M16/06;A61M16/10;A61M16/1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张洪艳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呼吸系统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呼吸系统给药装置,包括雾化器、氧气罐、混合室和面罩,雾化器的出药口通过出药管连接至混合室的入药口,入药口处设置入药阀,氧气罐通过输氧管连接至混合室的输氧口,输氧口处设置输氧阀,入药口和输氧口分别通过进料管与第一混合圆盘的内腔相通,第一混合圆盘顶部中心通过Y形混合管与第二混合圆盘的内腔相通,第二混合圆盘顶面设置混合溢出孔,混合室底面和顶面分别设置加热管和抽风扇,混合室中上部还设置氧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入药阀、输氧阀、抽风扇、加热管和雾化器均与控制器相连。本发明确保药雾和氧气充分混合,实现雾化效果的最优化的同时防止病人醉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呼吸系统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雾化疗法其实是目前临床治疗呼吸类疾病非常理想的一种手段,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在英国使用,在我国临床也使用了近20年了。由于雾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发生病变的呼吸道和肺部,对比口服或静脉输液,它起效更快、效果更好;局部药物浓度高,但总体用药剂量小,仅为全身用药的几十分之一,不良反应少。部分雾化设备加装了氧气罐,在雾化的过程中供氧,以防病人缺氧,但对氧气浓度缺少监控,也无法保证雾化药品和氧气混合均匀,如果氧气含量过高会发生醉氧,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呼吸系统给药装置,确保药雾和氧气充分混合,实现雾化效果的最优化的同时防止病人醉氧。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呼吸系统给药装置,包括雾化器、氧气罐、混合室和面罩,所述雾化器的出药口通过出药管连接至混合室的入药口,入药口处设置入药阀,所述氧气罐通过输氧管连接至混合室的输氧口,输氧口处设置输氧阀,入药口和输氧口分别通过进料管与第一混合圆盘的内腔相通,第一混合圆盘顶部中心位置设置第一混合孔,第一混合孔通过Y形混合管与第二混合圆盘的内腔相通,第二混合圆盘顶面设置混合溢出孔,混合室底面和顶面分别设置加热管和抽风扇,所述混合室中上部还设置氧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混合室顶部出口通过送药管与面罩连通,出口处设置出口阀,所述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入药阀、输氧阀、出口阀、抽风扇、加热管和雾化器均与控制器相连。
雾化器、氧气罐和面罩均直接采用市面现售的产品,入药阀、输氧阀和出口阀均采用电磁阀,使用时,入药管和输氧管同时向混合室的第一混合圆盘混合内腔输送药雾和氧气,第一混合圆盘内腔内的药雾和氧气经初步混合后经过Y形混合管到达第二混合圆盘的内腔进行二次混合后经混合溢出孔溢出,最后通过送药管送向面罩,抽风扇可辅助药雾快速达到面罩。雾化过程中,由氧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混合后药雾的氧气浓度和温度,如果氧气浓度超过50%则立即关停输氧阀,停止氧气输送,防止病人醉氧,如果检测到温度过低,则开启加热管进行加热,如果温度过高,则立即关停入药阀、输氧阀、出口阀和加热管,直至温度降至标准范围再重新开启出口阀,加热管的启闭视情况而定,如果出口阀重新开启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一直高于加热临界值(22℃),则不再开启加热管加热,如果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下降至加热临界值以下,则重新开启加热管进行加热,为了方便控温,加热管可采用市面现售的恒温加热管,温度检测器作为辅助检测器件,在恒温加热管工作异常时,能快速响应,防止出现药雾过热的情况。
优选地,所述进料管连接第一混合圆盘的一端管径小于另一端,雾化器和氧气罐送来的流体经过进料管进行初步压缩,在进入第一混合圆盘时,不会仅漂浮在混合圆盘的内腔上方,而是在压力的作用下直冲底部,然后再扩散到内腔顶部进行二次混合,有利于药雾和氧气的充分混合。
优选地,所述氧传感器设有2-3个,按圆周对称分布设于抽风扇外周,测得的药雾的氧气浓度值为所有氧传感器的测量均值,以防输氧阀的误触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尚念胜,未经尚念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66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水泵吸水防漩涡导流件
- 下一篇:一种拖拉机双泵合分流负荷传感液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