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气味耐热老化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5686.2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2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钱文轩;李晟;徐昌竹;张春怀;张栋玮;张海洋;李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K13/04;C08K7/14;C08K7/26;C08K5/20;C08K5/372;C08K5/521;C08J5/04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李莎 |
地址: | 3000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味 耐热 老化 增强 聚丙烯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气味耐热老化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及制备方法,所述低气味耐热老化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其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聚丙烯树脂47‑76%、相容剂2‑10%、玻璃纤维20‑40%、气味吸附剂0.5‑1.5%、稳定剂0.1‑2%、主抗氧剂0.1‑0.6%、辅助抗氧剂0.1‑0.6%、金属钝化剂0.1‑0.8%、润滑剂0.1‑1.5%、色粉0.5‑2%;所述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金属钝化剂共同组成低气味的稳定剂;所述主抗氧剂为受阻酚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辅助抗氧化剂为亚磷酸酯、硫醚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金属钝化剂为MD‑1024;所述润滑剂为酰胺类润滑剂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所述的低气味耐热老化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气味低,耐热老化性能显著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改性塑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气味耐热老化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急剧攀升以及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车内空气质量正越来越多的受到全社会关注。汽车内饰零部件的气味,不仅直接影响用户的乘坐体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乘客的身心健康。为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国内外各大主机厂均加大了对车内气味的管控力度,制定了相应的乘用车内气味评价标准,如大众集团的VW50180,一汽集团的JF3-5等。研发新型低气味车用材料,对于保持相关企业的竞争力乃至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低密度等特点受到各大主机厂的欢迎,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汽车、家电、工具行业,主要零部件包括前端模块、蓄电池支架、发动机罩盖、天窗框架、仪表板骨架、洗衣机滚筒、电动工具外壳等。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在热、光照等外界条件影响下,聚丙烯材料会与氧气作用产生自由基,PP分子链发生断裂导致相对分子质量下降,从而耐老化性能变差并导致零件外观发生变化。首先,为保证零部件应用过程中的耐热稳定性,需要在玻纤材料生产过程中加入热稳定剂,且为保证玻纤与树脂的良好浸润需要添加润滑剂从而使得玻纤在树脂中良好分散,减少注塑过程中聚集态玻纤的出现。
为了改善汽车零部件气味、提高耐老化性能,各大汽车厂家与原材料供应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专利CN103739944B利用高熔体发泡PP为载体的水母粒作为气提剂,并将其添加到汽车内饰聚丙烯复合材料中。但该水母粒的制备是通过熔融挤出造粒后的发泡PP与水混合得到,水母粒含水量无法有效控制,水分易挥发保存困难,且水母粒的加入会在挤出机螺桶内沸腾形成高压,造成返料等情况影响生产效率。专利CN110016182A公开了一种耐老化抗析出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但稳定剂、相容剂等的加入在提升材料机械、老化性能的同时也会引入一些易挥发、气味大的小分子物质。
发明内容
故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低气味耐热老化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该材料不仅气味低,而且兼具良好的抗老化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低气味耐热老化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树脂为丙烯共聚物和丙烯均聚物中的至少一种,且其熔体流动速率在测试温度230℃、测试砝码重量2.16kg条件下为3-60g/10min。
优选的,所述相容剂为聚丙烯与不饱和酸酐的接枝物,其接枝率为0.3-1.2%,熔融指数在190℃、2.16kg条件下为50-120g/10min。
优选的,所述不饱和酸酐为马来酸酐。
优选的,所述玻璃纤维为短切玻璃纤维,长度为5-10mm,直径为10-20μm。
优选的,所述气味吸附剂为硅藻土、微孔硅酸镁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56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废弃物地质聚合物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摄像光学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