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及利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82201.4 | 申请日: | 2019-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9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 发明(设计)人: | 段鸾芳;朱旭平;杨琳;许盼;罗乔;查安霞;张红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韦超峰 |
| 地址: | 21004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弧炉 高温 烟气 余热 利用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弧炉(1),以及,
换热装置(4),所述换热装置(4)包括烟气入口(18)、烟气出口(19)、空气入口(20)和空气出口(21);
初步除尘装置,所述初步除尘装置的入风口与电弧炉(1)的出风口相连接,所述初步除尘装置的出风口通过第一管道(10)与烟气入口(18)连接;
二次除尘装置,所述二次除尘装置的入风口通过第二管道(11)与烟气出口(19)连接;
鼓风机(7),所述鼓风机(7)通过第三管道(12)与空气入口(20)连接;
预热装置(5),所述空气出口(21)通过第四管道(13)与预热装置(5)的入风口连接,以将所述换热装置(4)的空气引入预热装置(5)中;
所述第一管道(10)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6)和气体流量计(17),所述第三管道(12)设置有流量调节阀(15),所述流量调节阀(15)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16)和气体流量计(17)的检测信号调节第三管道(12)内空气的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除尘装置包括,
沉降装置(2),所述沉降装置(2)的入风口与所述电弧炉(1)的出风口连接;
高温旋转除尘装置(3),所述高温旋转除尘装置(3)的入风口与所述沉降装置(2)的出风口连接,所述高温旋转除尘装置(3)的出风口通过第一管道(10)与烟气入口(1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装置(2)的壳体内壁上粘附有多个蓄热胶囊(23),所述蓄热胶囊(23)内填充有蓄热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装置(2)壳体围成的空腔内设置有多个蓄热板,多个所述蓄热板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4)的壳体内设置有翅片板,所述翅片板内侧设置有三角齿翅片,所述翅片板外侧设置有矩形齿翅片;
所述换热装置(4)被配置为:所述翅片板内侧流通空气,所述翅片板外侧流通烟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4)的壳体内设置有翅片管,所述翅片管包括内管,以及套设在内管上的外管,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设置有V形结构的内翅片,所述外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旋结构的外翅片;所述内翅片和外翅片的翅高比为0.5~0.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道(13)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管内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6),所述第四管道(13)上的温度传感器(16)的检测信号用于辅助流量调节阀(15)的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除尘装置为布袋除尘器(6),所述布袋除尘器(6)的出风管道上连接有负压风机(8)。
9.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对烟气余热进行利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打开流量调节阀(15),使得空气在换热装置(4)内流通;
步骤二、将初步除尘装置净化后烟气通过引入换热装置(4)内,使得烟气和空气在换热装置(4)内进行热交换,完成换热后的空气被引入预热装置(5)中,完成换热的烟气被引入二次除尘装置中进行净化;
步骤三、通过第一管道(10)上的温度传感器(16)和气体流量计(17)分别测量第一管道(10)内烟气的温度和流量;
步骤四、根据步骤三得到的烟气温度和流量,通过流量调节阀(15)调节空气流量;
步骤五、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四,以控制第四管道(13)的空气温度保持在100℃~200℃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二次除尘装置净化后的烟气被引入第三管道(12)中作为空气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220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