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节能的吸热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2135.0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4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孙银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速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5/14 | 分类号: | C09K5/14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张皎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吸热 材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节能的吸热材料,由以下原料构成:氯化石蜡、硼砂、石墨、聚乙烯、二氧化硅、氯化钠、高吸水树脂、硫酸钠、硝酸铵、硫酸氢钠、明胶、醋酸钠、碳纤维和聚氨酯。一种可节能的吸热材料,通过多种原材料组合,形成一种可节能的吸热材料,具有能快速吸热,并且能储存大量热量的功能,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在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分析和不断优化,其可将吸热材料的吸热效果提高1~5%左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热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节能的吸热材料。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就在寻找一种能以化学形式储存太阳能而非将其转化为电能的材料。但相关研究直到近年才取得了一些进展:201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杰弗里格罗斯曼揭示了二钌富瓦烯的独特性质,并提出了液态储热材料设想。二钌富瓦烯分子在被阳光照射时,内部结构会发生改变并将能量存储起来,形成一种亚稳定结构。当需要时,这些热量又能在特定催化剂的作用下被释放出来,同时其分子也会恢复为放热前的形态。这一过程可以不断重复。通过这种方法可在甲地存储热量,乙地释放热量;也可以用产生的热量驱动蒸汽发电机发电。但这种材料的缺点在于,所含的钌元素稀有且昂贵,且由其制成的储热设备在能量密度上还不及传统锂离子电池。这使这项技术一直无法获得大规模应用。日前,格罗斯曼和他的同事艾拉克斯库帕克借助碳纳米管对这一技术进行了完善,制造出了一种可取代二钌富瓦烯的新材料。这种材料由偶氮苯和碳纳米管组成,除了具备二钌富瓦烯的优点外,还有热稳定性好的特点,在能量密度上更是超过了锂离子电池。研究人员将偶氮苯分子捆绑在碳纳米管上,形成一种碳纳米管化合物,实验显示该材料的能量差(基能态到高能态之间的差值)和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都不较为理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节能的吸热材料,来实现快速吸热,并且能储存大量热量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节能的吸热材料,通过多种原材料组合,实现快速吸热,并且能储存大量热量的功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节能的吸热材料,由以下原料构成:氯化石蜡、硼砂、石墨、聚乙烯、二氧化硅、氯化钠、高吸水树脂、硫酸钠、硝酸铵、硫酸氢钠、明胶、醋酸钠、碳纤维和聚氨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具有以下特点:
按照质量百分比,所述氯化石蜡占35.5%-39.4%,所述石墨占10.2%-11.3%,所述二氧化硅占7.3%-8.1%,所述氯化钠占5.5%-7.3%,所述硫酸钠占2.1%-3.1%,所述硝酸铵占4.4%-5.9%,所述硫酸氢钠占6.7%-7.4%,所述明胶占13.2%-14.5%,所述碳纤维占12.1%-15.2%,其余为聚氨酯。
所述的聚氨酯的占比不大于3%。
所述一种保温隔热的节能材料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具体为:所述氯化石蜡占36.5%,所述石墨占10.5%,所述二氧化硅占7.4%,所述氯化钠占5.6%,所述硫酸钠占2.2%,所述硝酸铵占4.6%,所述硫酸氢钠占6.8%,所述明胶占13.4%,所述碳纤维占12.3%,其余为聚氨酯。
所述一种保温隔热的节能材料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具体为:所述氯化石蜡占36.8%,所述石墨占10.7%,所述二氧化硅占7.6%,所述氯化钠占5.7%,所述硫酸钠占2.4%,所述硝酸铵占4.7%,所述硫酸氢钠占6.9%,所述明胶占14.4%,所述碳纤维占12.7%,其余为聚氨酯。
所述一种保温隔热的节能材料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具体为:所述氯化石蜡占39.1%,所述石墨占10.9%,所述二氧化硅占7.6%,所述氯化钠占6.8%,所述硫酸钠占2.4%,所述硝酸铵占4.7%,所述硫酸氢钠占6.9%,所述明胶占14.1%,所述碳纤维占12.0%,其余为聚氨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速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速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21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