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水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1837.7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4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云芳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F24H9/02;F24H9/18;H02G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浴用品,尤其涉及一种热水器。现有技术中的热水器,结构简单,但水滴很容易渗进热水器内部造成热水器损坏,甚至会造成热水器漏电,使用安全性差,热水器安装过程中接线困难,本发明提供的热水器,所述发热装置上设有用于连接地线的接线柱,发热装置与地线接地可靠,提高了热水器的安全性能,即使发热装置漏电,由于发热装置可靠接地,也不会造成安全事故,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为绝缘管,进水管和出水管为绝缘管,避免了热水器内部的电流经进水管或出水管导出热水器内部,提高了热水器的安全性能,所述壳体上部设有多个进线孔,热水器的安装过程中可以从多个方位进行接线,热水器安装、使用更加安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浴用品,尤其涉及一种热水器。
背景技术
电热水器作为生活中的洗浴用品,由于其加热速度快,便用方便,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洗浴用品。
现有技术中的热水器,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发热装置和用于控制热水器的控制装置,这种热水器,结构简单,但使用安全性差,由于电热水器作为一种洗浴用品安装在洗浴室内,洗浴室为了保暖,在洗浴过程中空气很少流通,洗浴室内会汇聚很多水蒸汽形成的小水滴,小水滴渗进热水器内部很容易造成热水器损坏,甚至会造成热水器漏电,现有技术的热水器大多只对热水器的控制系统电路进行接地,用户在使用时非常不安全,洗浴室里一般都经过精美的装修,现有技术中热水器的接线方位比较单一,用户只能从一个方位进行接线,造成热水器在安装置时很不方便,由于热水器接线的线路过长,容易漏电,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热水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热水器,包括壳体和壳盖,所述壳体内设有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上设有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相接的进水管接头和出水管接头,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控制热水器工作的控制装置,所述壳体上部设有多个进线孔,所述发热装置上设置在壳体中部,发热装置上设有用于连接地线的接线柱,所述与进水管接头和出水管接头相接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为绝缘管。
作为优选,所述接线柱上设有用于锁紧地线锁紧螺栓,地线用螺栓压锁紧在接线柱上,地线与接线柱连接可靠,避免了地线松动造成导电不良,提高了热水器的安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发热装置为隔离式发热装置,发热体与水管之间设有导热层,隔离式发热装置,使水管受热均匀,避免了水管局部温度过高而产生垢或都损坏水管,延长了热水器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接线孔相通的走线盒,所述走线盒上设有出线孔,走线盒起到进一步隔离洗浴室内水汽的作用,避免水汽进入热水器内部,损坏热水器,提高了热水器的安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出线孔位于走线盒与壳体接触面相对的顶面上,进一步阻止了水汽进入热水器内部,由于出线孔位于走线盒与壳体接触面相对的顶面上,即使水汽由线路进入走线盒内,也不会进入热水器内的电路上,提高了热水器的安全性能,延长了热水器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所有进线孔上都设有挡板,挡板起来隔离水汽的作用,避免水汽进入热水器内部,提高了热水器的安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管长为60~80厘米盘绕在壳体下部,避免电流从热水器内总经进水管流到热水器壳体外,提高了热水器的安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管长为60~80厘米盘绕在壳体下部,避免电流从热水器内总经出水管流到热水器壳体外,提高了热水器的安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管内设有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觉器与热水器的控制装置相接,传感器动作后,控制系统会发出相应控制信号,提高了热水器的安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管接头内设有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觉器与热水器的控制装置相接,传感器动作后,控制系统会发出相应控制信号,进一步提高了热水器的安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云芳,未经李云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18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