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水性沥青路面预养护材料及其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79758.2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1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腾飞;闫国杰;夏庆宇;袁月;陆文亮;徐韵淳;周富强;周维维;李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浦兴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9/17 | 分类号: | E01C19/17;E01C23/03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林柳燕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沥青路面 养护 材料 及其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水性沥青路面预养护材料及其施工工艺,所述排水性沥青路面预养护材料包括高粘高弹改性沥青、降粘剂、稀释剂、发泡剂。其施工工艺为:加热高粘高弹改性沥青至一定温度,依次加入降粘剂、稀释剂,搅拌均匀;采用沥青自动喷洒车辆在排水性沥青路面上实施作业,喷洒前将发泡剂加入上述混合后的改性沥青中,搅拌均匀后,按照一定的喷洒量进行喷洒作业,养生一段时间后,施工完成。本发明以高粘高弹沥青为预养护材料主要成分,预养护作业后,旧路面表面裸露石料裹覆效果好,新旧沥青界面结合效果好,路面渗水能力损失小,路面摩阻系数提高显著,工程寿命达到预期,施工工艺快捷、可推广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中所用的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性沥青路面预养护材料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排水性沥青路面技术作为海绵城市道路技术中的核心技术,基于其大空隙特点,具有雨天路面不积水、安全、低噪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优点,越来越被广泛推广和应用。排水性沥青路面的空隙率高达18-22%,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不可避免出现各种病害,特别是由于大空隙、开级配特征,飞散是排水性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结构性病害形式,这种病害对于路面行驶安全具有严重影响;国内外既有研究表明排水性沥青路面的局部飞散一旦出现,后续的大面积石料飞散会很快出现;大量工程调研表明,随着排水性沥青路面运行年限的不断增加,路表的裸露沥青被磨掉,石料表面露出,甚至石料表面的纹理也被磨光,此时石料与沥青界面清晰,路面摩阻下降严重,高速驾驶时安全系数下降严重;路面石料飞散机理研究表明,当石料表面沥青被磨光后,水分易通过石料与沥青的界面进入,在动力水作用下,石料飞散现象被加剧。
国外的常规做法是在路面通车一定年限后,进行预防性养护措施,推迟路面结构性病害出现的时间,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普通沥青路面的预养护在国内已经成熟应用较长年限,排水性沥青路面由于其大空隙特点,采用常规沥青路面的预养护技术,会造成排水性沥青路面空隙严重堵塞,使其渗水功能损失严重。因此,现有技术中为解决该问题采用超薄洒布、涂刷或者辊刷的方式,利用胶黏剂、缓凝剂组成的预养护材料对排水性沥青路面进行预养护,这样可以一定程度提高其抗飞散能力,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但该技术在路面摩阻系数,超薄施工工艺使其仅可短期改善路面抗飞散性能等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水性沥青路面预养护材料,主要用于排水性沥青路面的预养护,延缓路面结构性病害飞散现象的发生,提高路面摩阻系数。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排水性沥青路面预养护材料,包括高粘高弹改性沥青、降粘剂、稀释剂、发泡剂所述排水性沥青路面预养护材料包括高粘高弹改性沥青、降粘剂、稀释剂、发泡剂;
所述高粘高弹改性沥青由基质沥青、SBS、橡胶油、工业树脂、硫磺复合改性制成;所述降粘剂为有机降粘剂;所述稀释剂为松节油;所述发泡剂为双氧水溶液。
优选地,所述高粘高弹改性沥青60℃动力粘度大于200000pa.s。
优选地,所述有机降粘剂,采用工业白蜡和黄蜡按照一定比例复合制得,所述有机降粘剂与所述高粘高弹改性沥青重量比为3-5:100。
优选地,所述松节油与所述高粘高弹改性沥青重量比为20-25:100。
优选地,所述双氧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4-0.5%,且所述双氧水溶液与所述高粘高弹改性沥青重量比为6-12:10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排水性沥青路面预养护材料的施工工艺,其中排水性沥青路面预养护材料为上述配制的路面预养护材料,其包括如下步骤:
S01、加热高粘高弹改性沥青至160-1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浦兴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浦兴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97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