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标准数据采集的自动化主观像质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6190.0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3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廖志梁;王道宁;陶亮;马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易诚高科(大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7/00 | 分类号: | H04N17/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优路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9 | 代理人: | 宋春昕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高***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标准 数据 采集 自动化 主观 评测 方法 | ||
一种基于标准数据采集的自动化主观像质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定用于拍摄的实景、指定拍摄主体、指定拍摄角度;2)采集标准数据,并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嵌入到辅助拍摄工具的标准图像库中;3)使用标准数据构建标准数据集;4)针对待评测设备,使用辅助拍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5)通过像质评价方法得出分析结果。本发明保证了所选定场景的有效性,评测流程的可复现性和评测结果的准确性;辅助拍摄能够引导测试人员在采集数据时获得更标准的图像,标准化图像数据增强了数据的有效性,提升自动化像质评价方法的性能;客观性的像质评价方法可以自动化地分析图像的像质特征,给出具有客观性的评价参数,降低专家主观因素对评测结果的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图像质量评价旨在通过分析图像的内容(细节还原度和色彩还原度)获得成像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指导图像效果工程师对成像系统硬件进行调优。第三方机构采用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通常包括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两部分,前者的拍摄主体是标准图卡,后者的拍摄主体是自然场景。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的结果相结合,可以尽可能完备地发现成像系统在不同成像条件下暴露出的问题,使硬件调优更有针对性,以获得效果更好的成像系统。
目前,第三方像质评测机构的主观像质评价项目通常采用以像质专家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即专家选定拍摄场景之后,由测试人员前往指定位置使用不同设备采集数据,然后将整理后的数据交给像质专家用于评测。评测过程中专家会结合拍摄场景的实际状况和成像结果对像质进行多个维度的评价,最终生成像质评价报告。
现有的评价方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主观评测依赖专家对像质的主观判断,因此不同专家有时会产生分歧,得到的结果不够客观。其次,在自然场景进行数据采集时,如果没有外部约束很难保证拍摄的图像接近相同,实验很难复现。最后,采用上述流程时所有采集到的图像都需要由专家本人进行评价,这一过程将会相当耗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图像像质评测方法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标准数据采集的自动化主观像质评测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标准数据采集的自动化主观像质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定用于拍摄的实景、指定拍摄主体、指定拍摄角度;
2)采集标准数据,并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嵌入到辅助拍摄工具的标准图像库中;
3)使用标准数据构建标准数据集:
3-1)针对每个像质评价指标框选对应的评价区域;
3-2)修复各图像区域中存在的像质问题;
3-3)针对修复后的各图像区域提取像质描述特征,以此作为标准值用于测试过程的比对;
4)针对待评测设备,使用辅助拍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5)通过像质评价方法得出分析结果。
所述步骤3-2)中,特征提取方法为:
3.2.1)曝光参考值为:
其中I(i,j)为图像中第i行第j列的像素的灰度值,M、N分别为图像的高度和宽度,Ic表示图像中心50%的区域,T为过曝阈值,α与β为权重,p(Ic(i,j)≥T)表示对于图像I中的像素灰度值大于阈值T的概率,fAE为曝光参考值;
3.2.2)计算对焦参考值,采用统计图像方差的方式获得,或使用边缘提取算法(提取图像指定区域的细节信息,通过分析边缘图的均值或方差获得;
3.2.3)白平衡,通过分析图像在HSV或LAB颜色空间的颜色信息分布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易诚高科(大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易诚高科(大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61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