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3 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64265.1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8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朱俊杰;曹越;马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66 | 分类号: | C09K11/66;G01N21/76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卢倩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南京市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base sub | ||
1.一种负载全无机钙钛矿CsPbBr3的C3N4纳米球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0.2035g Cs2CO3、5~10mL十八烯、0.5~0.625mL油酸混合后真空干燥;然后在惰性气体氛围中加热至固体完全溶解形成前驱体溶液;
(2)取0.138g PbBr2、1~5mg中空介孔C3N4纳米球、5~10mL十八烯混合后真空干燥;加入油胺和油酸,并在惰性气体氛围中加热到120℃~150℃,形成高温反应液;
(3)取1.0mL步骤(1)中制备的前驱体溶液加入到步骤(2)中的高温反应液中,所述前驱体溶液与高温反应液的体积比为:1:5~10;反应3~5s后置于冰水浴中冷却终止反应,制得粗产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制得的粗产物的后处理方法为离心后,收集离心固体洗涤,分散在甲苯中保存备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在惰性气体氛围中加热至150℃直至固体完全溶解形成前驱体溶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2)真空干燥的条件为:置于100℃下真空干燥箱中1h;惰性气体氛围为N2氛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油胺和油酸预先置于100℃下真空烘箱中干燥1h。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在惰性气体氛围中加热到120℃保持40min,然后继续加热至150℃,形成高温反应液。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合成的负载全无机钙钛矿CsPbBr3的C3N4纳米球复合材料在检测细胞数量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电极的制备过程:用所述负载全无机钙钛矿CsPbBr3的C3N4纳米球复合材料、捕获DNA依次修饰玻碳电极;
b)探针的制备过程:将连接DNA与功能DNA等摩尔混合后置于37℃恒温震荡器中反应;然后加入靶向识别分子、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在37℃恒温震荡仪中反应;通过离心提纯制得探针;
c)细胞表面受体的评估过程:取步骤b)制得的探针与细胞在37℃的培养箱中温育,离心收集沉淀,洗涤后,分散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随后加入限制性内切酶DraI在37℃恒温器中特异性地切割细胞表面的DNA探针40min,离心收集上清液分别加入发卡DNA1和发卡DNA2,并置于37℃恒温震荡器中进行杂交链式反应;最后加入罗丹明6G,并在室温下反应;
d)电致化学发光发光检测过程:将步骤c)中形成的反应产物滴加到步骤a)中所制备的电极表面,并在室温下反应后,进行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的测量;以阴极恒定的C3N4球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作为内标,阳极变化的CsPbBr3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作为指示信号,通过两种信号的比率实现内参比的分析策略,该比率与细胞浓度的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所述步骤b)中的靶向分子特异性地靶向所述步骤c)的细胞表面受体;
所述连接DNA的核苷酸序列为:NH2-C6-TTT TTA AAA A;
所述功能DNA的核苷酸序列为:CCA AAC CGA AAG AAC AAT GGA CCC CTC TCC TCT CCTCTC CTC TCC TCT CCT CTC TTT TTA AAA A;
所述发卡DNA1的核苷酸序列为:GGG TCC ATT GTT CTT TCG GTT TGG GTA GAG CCAAAC CGA AAG AAC AAT;
所述发卡DNA2的核苷酸序列为:CCA AAC CGA AAG AAC AAT GGA CCC ATT GTT CTTTCG GTT TGG CTC TAC;
所述捕获DNA的核苷酸序列为:SH-C6-AAA AAA AAA AGA GAG GAG AGG AGA GGA GAGGAG AGG AGA 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426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