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盾构端头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60631.6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5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东;徐传东;郭栋;王志康;耿本涛;高洪吉;赵树才;孙伟;张曦;胡少华;王北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于洋 |
地址: | 250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盾构 端头 加固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盾构端头加固方法,包括:根据盾构机的长度确定加固桩体的长度;其中,加固桩体在有水地层的长度大于加固桩体在无水地层的长度。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盾构端头加固方法的加固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盾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盾构端头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盾构施工逐渐成为城市地铁修建的主要工法。在始发端和接收端的土体能否加固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盾构机能否安全始发、到达。
但相关技术中,盾构端头加固方法在确定加固桩体的长度时不合理,导致盾构端头加固方法的加固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盾构端头加固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盾构端头加固方法的加固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盾构端头加固方法,包括:根据盾构机的长度确定加固桩体的长度;其中,加固桩体在有水地层的长度大于加固桩体在无水地层的长度。
进一步地,加固桩体包括在始发端的第一加固桩体和在接收端的第二加固桩体,其中,第一加固桩体的长度为L1,第二加固桩体的长度为L2,L2>L1。
进一步地,当盾构机的长度为L时,第一加固桩体在有水地层的长度为L1,L1≥L。
进一步地,当盾构机的长度为L时,第一加固桩体在无水地层的长度为L1;其中,L1≥0.5L或者L1≥L。
进一步地,当盾构机的长度为L时,第二加固桩体在有水地层的长度为L2,L2≥L+2m。
进一步地,当盾构机的长度为L时,第二加固桩体在无水地层的长度为L2;其中,L2≥L或者L2≥L+2m。
进一步地,采用双重管高压旋喷对始发端和/或接收端进行加固。
进一步地,高压旋喷的旋喷桩的直径为300mm~600mm,相邻两个旋喷桩之间的间距为200mm~450mm。
进一步地,盾构机的长度L为11m~15m,加固桩体的加固宽度W为14m~20m。
进一步地,加固完成后,加固桩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0.8MPa。
进一步地,加固完成后,加固桩体的渗透系数≤1.0×10-6cm/s。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确定加固桩体的长度时,综合考虑了盾构机的长度、地层为有水地层或无水地层等情况,从而保证了加固桩体的稳固,进而提升了盾构端头加固方法的加固效果,保证盾构机能够安全始发、到达。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加固桩体在始发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加固桩体在接收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中C-C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加固桩体;11、第一加固桩体;12、第二加固桩体;100、始发端;200、接收端;1、隧道;2、围护结构;3、后浇环梁;4、轨顶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606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风扇
- 下一篇:供电盒及具有起的电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