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万向传动悬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56404.6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8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苏世耀;郑倩;孟秀繁;宋桂斌;杨和利;朱恒伟;刘豪睿;吴延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世耀 |
主分类号: | B62D3/02 | 分类号: | B62D3/02;B60B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023 山东省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万向 传动 悬架 系统 | ||
1.一种万向传动悬架系统;由传动装置和转向装置两大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输入齿轮9、上固定壳3、回转支撑轴承4、双锥面齿轮10、下转向壳7、动力输出齿轮11、转向主动齿轮8、弧形齿条14;传动装置由动力输入轴1、动力输入齿轮9、半轴壳2、上固定壳3、回转支撑轴承4、双锥面齿轮10、下转向壳7、动力输出齿轮11、动力输出轴5组成;动力输入轴1即正常车辆中的半轴,动力输入轴1与动力输入齿轮9进行花键连接,动力输入齿轮9为圆锥齿轮,位于上固定壳3中,上固定壳3一端与半轴壳2用螺栓连接,一端与回转支撑轴承4的内圈用螺栓连接,下转向壳7的一端与回转支撑轴承4的外圈用螺栓固定,一端与轮胎13立柱6用螺栓连接,下转向壳7中有动力输出齿轮11,动力输出齿轮11同样为圆锥齿轮,动力输出齿轮11与动力输出轴5进行花键连接,动力输入齿轮9与动力输出齿轮11之间通过双锥面齿轮10来进行连接,双锥面齿轮10具有上下两个表面,且上下表面均为圆锥齿轮,上表面圆锥齿轮与动力输入齿轮9啮合,下表面圆锥齿轮与动力输出齿轮11啮合,双锥面齿轮10的转动轴线与回转支撑轴承4的转动轴线重合,因下转向壳7与回转支撑轴承4外圈相固定,所以双锥面齿轮10的转动轴线与下转向壳7的转动轴线重合,且上固定壳3与下转向壳7共同对双锥面轴承进行了轴向以及径向的定位;动力输入齿轮9与动力输出齿轮11的转动轴线与地面平行但不同轴,两轴线之间的距离用来安放自转轴线与地面垂直的双锥面齿轮10;动力传递路线:动力输入轴1、动力输入齿轮9、双锥面齿轮10、动力输出齿轮11、动力输出轴5;转向装置由转向主动齿轮8、弧形齿条14、下转向壳7组成,转向主动齿轮8的固定轴销与半轴壳2为一体,即转向主动齿轮8除自转外不与半轴壳2发生相对运动,转向主动齿轮8与方向盘通过刚性传动连接受方向盘直接控制,弧形齿条14与下转向壳7为一体,连接方式可为焊接或螺栓连接,弧形齿条14的轴线与回转支撑轴承4的转动轴线重合,也与下转向壳7的转动轴线重合;该转向主动齿轮8与下转向壳7上的弧形齿条14进行外啮合,这样当方向盘控制转向主动齿轮8进行转动的是时候就会带动下转向壳7进行转动,从而对轮胎13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转向主动齿轮8可以是直齿轮或是圆锥齿轮,则下转向壳上弧形齿条14的齿形与其一致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万向传动悬架系统;其特征是弹性元件如螺旋弹簧、气囊或是钢板弹簧安装于半轴壳或上固定壳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万向传动悬架系统;其特征是在轮胎13进行转向时动力输出齿轮11可围绕双锥面齿轮10的自转轴线进行转动,转向装置与传动装置独立运行互不干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世耀,未经苏世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640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