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射筒活塞缓冲装置性能测试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54115.2 | 申请日: | 201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78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高晓辉;刘永光;冯志鹏;赵哲;程楠楠;张春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F42B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射 活塞 缓冲 装置 性能 测试 平台 | ||
1.发射筒活塞缓冲装置性能测试平台包括:支撑装置(1)、测速装置(2)、加速装置(3)和制动装置(4);支撑装置(1)用来提供竖直安装基础支撑,测速装置(2)用来测试发射筒活塞(24)的末速度,加速装置(3)用来带动发射筒活塞(24)为其加速,制动装置(4)安装在支撑装置(1)的中下部,用来将完成加速任务的加速装置(3)进行缓冲制动,提供其重复利用率和可靠性;
支撑装置(1)包括:下底座(5)、上盖板(6)、细光轴(7)、粗光轴(8)、立柱支撑(9)、安装筒(10)、缓冲装置安装过渡件(11)、脱钩挡片(12);多根粗光轴(8)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并且安装在下底座(5)和上盖板(6)之间,形成稳定的笼形支撑外框架,并且粗光轴(8)为加速装置(3)提供直线运动轨道,多根细光轴(7)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与粗光轴(8)的分布圆同心,并且安装在上盖板(6)和安装筒(10)之间形成笼形支撑内框架,为发射筒活塞(24)提供竖直运动导向;
测速装置(2)包括:测距安装板(17)、光电传感器投光器(18)和光电传感器受光器(19);采用定距测速的方式定距离安装两组光电传感器投光器(18)和光电传感器受光器(19),当加速装置(2)经过第一组光电传感器投光器(18)和光电传感器受光器(19)之间时开始计时,当加速装置经过第二组光电传感器投光器(18)和光电传感器受光器(19)之间时停止计时,从而得到加速装置经过固定距离的时间,进而得到速度;
加速装置(3)包括:连接框(20)、行走轮系(21)、脱钩装置(22)和牵引过渡件(23);行走轮系(21)采用抱轴运动方式,将粗光轴(8)作为直线运动轨道,连接框(20)将多个行走轮系(21)联接成为一个整体,脱钩装置(2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行走轮系(21)内侧,用来带动发射筒活塞(24)加速运动并在撞击前进行脱钩释放,牵引过渡件(23)安装在行走轮系(21)的外侧,通过牵引绳索为行走轮系(21)提供动力,从而拉动加速装置(3)沿着粗光轴(8)做加速直线运动,进而为发射筒活塞(24)加速;
制动装置(4)包括:夹紧臂(46)、销轴(47)、摩擦带(48)、橡胶垫圈(49);两个夹紧臂(46)通过销轴(47)连接,摩擦带(48)布置在两个夹紧臂(46)和粗光轴(8)之间,通过螺栓调节两个夹紧臂(46)之间距离来夹紧摩擦带,通过调节螺栓的拧紧扭矩来调节摩擦带(48)与粗光轴(8)之间的夹紧力,从而达到调节摩擦力的目的,在夹紧臂(46)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安装橡胶垫圈(49),用来缓冲行走轮系(21)与夹紧臂(46)之间和夹紧臂(46)与下底座(5)之间的撞击;
脱钩装置包括:脱钩底座(31)、托手(32)、T型连杆(33)、推力弹簧(34)、销轴(35)、锁定销(36)、压力弹簧(37)、锁紧螺母(38);托手(32)、T型连杆(33)、推力弹簧(34)、销轴(35)、锁定销(36)、压力弹簧(37)和锁紧螺母(38)全部安装在脱钩底座(31)中,脱钩底座(31)通过螺栓与行走框(25)固定,这样脱钩装置(22)与行走轮系(21)可一起运动;在脱钩底座(31)中加工导向孔(39)、滑道槽(40)、销轴孔(41)、锁定孔(42);托手(32)将推力弹簧(34)装入脱钩底座(31)的导向孔(39)中,在脱钩底座(31)的两侧布置2个T型连杆(33),然后用销轴(35)分别插入T型连杆(33)、脱钩底座(31)中的滑道槽(40)和托手(32)的销轴通孔(44)中,同时采用2个销轴(35)将2个T型连杆(33)连接在一起;这样,托手(32)、T型连杆(33)和销轴(35)成为一个整体,托手(32)可沿着脱钩底座(31)中的导向孔(39)做直线运动,并压缩推力弹簧(34)或者在推力弹簧(34)恢复力的作用下复位;采用锁紧螺母(38)和压力弹簧(37)将锁定销(36)压入脱钩底座(31)中的锁定孔(42)中,当托手(32)压缩推力弹簧(34)时,锁定销(36)在压力弹簧(37)的作用下被压入托手(32)中的定位孔(45)中,从而将托手(32)锁紧;当拔起锁定销(36)时,托手(32)在推力弹簧(34)的作用下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411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