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液体的新型静态混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53694.9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3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强;张庆;刘冠杰;郭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5/06 | 分类号: | B01F5/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鹏威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液体 新型 静态 混合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液体的新型静态混合器,包括混合器外壳,所述混合器外壳内设置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螺旋混合单元、第一螺旋内肋管、第二螺旋混合单元、第二螺旋内肋管,所述第一螺旋内肋管的旋向与第二螺旋内肋管的旋向不同;所述第一螺旋混合单元和第一螺旋内肋管的旋向相同,所述第二螺旋混合单元和第二螺旋内肋管的旋向相同。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在实现了高混合效率的前提下,通过引入两段螺旋内肋管,降低了混合器的阻力,有利于低压头来源的液相溶液的混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洁净煤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液体的新型静态混合器。
背景技术
静态混合器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展的一种混合器,1970年美国凯尼斯公司首次推出其研制开发的静态混合器,20世纪80后国内企业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混合器。静态混合器是一种先进的单元设备,和搅拌器不同的是,它的内部没有运动部件,主要运用流体流动和内部单元实现各种流体的混合。
静态混合器中,流体的运动遵循着“分割-移位-重叠”的规律,混合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移位。静态混合器广泛应用于塑料、化工、医药、矿冶、食品、日化、农药、电缆、石油、造纸、化纤、生物、环保等多个行业。
而现有的静态混合器常采用管道内放置不同型式的固定静态混合模块,特别是以旋转片最为常见。但是,采用此种结构的混合器通常混合效率较低,需要较长的混合段才能达到较好的混合效果,而这又会带来混合器段阻力压降的大幅增长。
对于采用氨水溶液或尿素溶液作为脱销还原剂的非催化反应还原法(SNCR)系统来说,做好氨水溶液或尿素溶液与除盐水的混合对于后续的SNCR脱硝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对于有些现有的燃煤锅炉而言,其已经配置的氨水输运泵的压头较低或者管路较长,导致还原剂溶液经过混合器混合后到达SNCR喷枪的喷射压力过低也不能达到良好的SNCR脱硝效果。因此迫切的需求一种混合效果好且单位长度阻力低的静态混合器。
现有的放置纽带式旋转片的静态混合器,其混合作用主要发生在中心区域,而贴近管壁的边界层区域流体的混合效果不够充分,这影响了静态混合器的整体混合效果。
现有的混合器的被分散相通常布置于静态混合单元的上方区域而进入到混合器管道中,对于多种粘度物性的分散相混合而言,采用同一混合位置接入各个分散相,有些混合物质会在未进入静态混合器中提前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最后的混合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液体的新型静态混合器,解决现有技术中静态混合器的阻力高,混合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液体的新型静态混合器,包括混合器外壳,所述混合器外壳内设置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螺旋混合单元、第一螺旋内肋管、第二螺旋混合单元、第二螺旋内肋管,所述第一螺旋混合单元和第一螺旋内肋管的旋向相同,所述第一螺旋内肋管的旋向与第二螺旋混合单元的旋向不同,所述第二螺旋混合单元和第二螺旋内肋管的旋向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旋内肋管和第二螺旋内肋管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螺旋混合单元的直径和第一螺旋内肋管的最大内径相同,所述第二螺旋混合单元的直径和第二螺旋内肋管的最大内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旋混合单元的旋向为左螺旋或右螺旋,且第二螺旋混合单元的旋向与第一螺旋混合单元的旋向不同;
所述第一螺旋混合单元和第二螺旋混合单元的螺转升角的取值范围均为30°~6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旋混合单元和第一螺旋内肋管的螺旋升角方向一致,第二螺旋混合单元和第二螺旋内肋管的螺旋升角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第一螺旋混合单元和第二螺旋混合单元的螺旋倾斜角度的取值范围均为55°~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36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