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非宜林滩涂构建和营造红树防护林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48639.0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5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日明;戴志军;黄鹄;黎树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部湾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9/02;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广西中知科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30 | 代理人: | 谢正星 |
地址: | 53501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宜林 滩涂 构建 营造 红树 防护林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在非宜林的海岸潮下带滩涂上造林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非宜林滩涂构建和营造红树防护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培养箱;(2)培养箱布置:以岸边宜林地向海延伸的最低潮位线作为参照线,将宜林地所在区域最低潮位线高程0.30m处设为宜林地外沿线,在平行于宜林地外沿线的非宜林滩涂上进行培养箱布置,所述培养箱顶面露出潮下带水面,比宜林地外沿线高程高出10cm;(3)潮滩外取土填充培养箱,填充高度平齐于所述宜林地外沿线高程,培养箱内种植红树林植物成年树、小苗或插播红树林植物胚胎。本发明所述方法在宜林带前缘潮下带培育红树林,能防浪促淤,最大限度地增加红树林种植宜林面积,降低造林成本,提高滨海环境生态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潮下带滩涂上造林促淤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非宜林滩涂构建和营造红树防护林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堤长期受海浪冲刷,堤岸结构被破坏,堤基被掏空受损,很容易发生海堤塌陷,严重威胁到近海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入海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海口区域受潮汐混流作用,造成近海水域混浊、水质差,近海水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红树林资源严重匮乏,红树林宜林地面积少,远远满足不了海岸带生态环境自净的需求。
红树林是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和河口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在沿海发挥重要生态作用。但由于其生存的滩涂环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以及人为干扰,红树林群落受到严重破坏。为保护红树林资源、发展沿海滩涂防护林体系,国家林业局湿地司提出,在2020-2023年间,我国需种造林补种红树林1.8万hm2。而目前我国红树林造林补种宜林地极为缺乏。有学者从退塘还林角度进行了研究与试点,产生一定效果。但前期投入大,见效慢,不能有效增加红树林种植面积。
采用围堰造田种植红树林更是需要大量投资,且对滨海生态造成严重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在非宜林滩涂构建和营造红树防护林的方法,所述方法在宜林带前缘的潮下带培育红树林,能促淤防浪,最大限度地增加红树林种植宜林面积,降低造林成本,提高滨海环境生态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在非宜林滩涂构建和营造红树防护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包括上、下方开口的箱体及固定在箱壁部的用于插设在非宜林滩涂上的固定桩;
(2)培养箱布置:以岸边宜林地所在区域最低潮位线作为参照线,将高程低于宜林地所在区域最低潮位线的0.30m处设为宜林地外沿线,在平行于宜林地外沿线的非宜林滩涂上进行培养箱布置,所述培养箱顶面露出潮下带水面,比宜林地外沿线高程高出10cm;潮滩外取土填充培养箱,填充高度平齐于所述宜林地外沿线高程,培养箱内种植红树林植物成年树、小苗或插播红树林植物胚胎。
进一步地,所述非宜林滩涂包括堤前非宜林滩涂和潮下带滩涂。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箱布置为平行于宜林地外沿线布置,布置行数为4-9行。
进一步地,所述两行培养箱距离1m,同一行中相邻两培养箱间距离0.8-1m,前后两排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箱采用厚度为0.02m的木板材制作,箱体规格为0.3m-0.5m宽×0.5m长,高度为Ha=h1-h2+10cm,其中Ha为箱体高度,h1为宜林地外沿高程,h2为培养箱布置点高程。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箱中,固定桩长度不小于箱体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红树林树种为桐花树、白骨壤、无瓣海桑三种先锋树种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中,所述的红树林树种为桐花树、白骨壤、无瓣海桑等先锋树种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部湾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北部湾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86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