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端子、用电设备的接线结构及继电器插座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45152.7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8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琦;蒋光瑶;王联长;蒲启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48 | 分类号: | H01R4/48;H01R1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5 | 代理人: | 王茀智;龚清媛 |
地址: | 325603 浙江省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端子 用电 设备 接线 结构 继电器 插座 | ||
一种电连接端子,包括接线座,所述接线座一体成型,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夹持端、弹性段和第二夹持端,所述接线座的第一夹持端与第二夹持端回折相对并在第一夹持端与第二夹持端之间形成接线间隙;当通过操作件操作接线座使弹性段发生形变时,第一夹持端与第二夹持端做相对运动使得接线间隙相应的缩小或扩大,伸入接线间隙内的外部导线随着接线间隙的缩小或扩大被夹紧或松开。一种继电器插座,包括安装有上述的电连接端子的壳体,操作件通过壳体上的插口改变接线间隙来接线。本发明的一种电连接端子,不采用接线螺钉的方式接线,通过使弹性段形变带动第一夹持端与第二夹持端来调整接线间隙,接线方式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连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连接端子、用电设备的接线结构及继电器插座。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连接端子及继电器插座,多数是采用接线螺钉接线,但接线螺钉安装存在以下几个弊端:其一,接线螺钉存在滑牙的风险;其二,接线螺钉在安装时,若安装扭矩过大会导致接线螺钉断裂;其三,接线螺钉在完全退出时存在掉落的风险;其四,接线螺钉的接线结构较为复杂,安装程序较为繁琐,所需要的安装工具较多,不利于准确且快速的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电连接端子、用电设备的接线结构及继电器插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端子,包括接线座,所述接线座一体成型,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夹持端、弹性段和第二夹持端,所述接线座的第一夹持端与第二夹持端回折相对并在第一夹持端与第二夹持端之间形成接线间隙;当通过操作件操作接线座使弹性段发生形变时,第一夹持端与第二夹持端做相对运动使得接线间隙相应的缩小或扩大,伸入接线间隙内的外部导线随着接线间隙的缩小或扩大被夹紧或松开。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端与第二夹持端具有一段重叠相对区,接线间隙设置于所述重叠相对区内,弹性段设置于与重叠相对区相对的一侧,弹性段的形变使第一夹持端向第二夹持端做相对运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端的中部开设有第一狭缝,所述第一狭缝将第一夹持端分割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第一夹持端;第二夹持端的中部开设有第二狭缝,所述第二狭缝将第二夹持端分割为两个独立的且与两个第一夹持端相对应的第二夹持端。
优选的,所述弹性段在远离接线间隙的一侧突出设有用于与操作件配合的受力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端、弹性段和第二夹持端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呈直角梯形的框架结构,第一夹持端倾斜向下回折,第二夹持端倾斜向上弯折并包覆于第一夹持端的外部,第一夹持端与第二夹持端倾斜相对形成框架结构的斜边,弹性段为连接于第一夹持端与第二夹持端之间的且与斜边相对的直角边,接线间隙位于框架结构的斜边;所述第二夹持端的端部向外弯折形成用于限位安装的弯钩,第一夹持端的端部设有刀口,所述刀口的倾斜方向与接线间隙的倾斜方向形成夹角。
优选的,还包括夹簧,所述接线座与夹簧电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持端的下方设有线夹,第二夹持端的下侧通过连接板与线夹连接,在所述夹簧的侧壁中部设有用于限位安装的定位弹片,所述定位弹片如图所示与夹簧的侧壁之间形成夹角。
一种用电设备的接线结构,包括壳体和上述的电连接端子,壳体内设置有接线座腔,所述接线座腔安装有电连接端子的接线座,所述壳体设有与接线座腔相通的插口和接线口,所述插口供操作件伸入,接线口供外部导线伸入接线座的接线间隙内,所述操作件作用于接线座并通改变第一夹持端与第二夹持端之间的间距使外部导线与接线座连接或分离。
进一步,所述接线口与插口分别对应的设置于接线座腔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持端位于第二夹持端的上方,接线间隙与接线口相对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51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