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LoRa节点的昆虫密度识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41985.6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6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沛昌;王文魁;黄磊;王派虎;谭鸿刚;罗泉;许家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20/10 | 分类号: | G06V20/10;G06N2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lora 节点 昆虫 密度 识别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LoRa节点的昆虫密度识别系统,所述系统由LoRa网关、昆虫诱捕器及设在昆虫诱捕器上的LoRa节点构成;所述LoRa节点上设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用于拍摄昆虫诱捕器的底面图片,所述摄像头拍摄的图片为RGB图片;所述LoRa节点将昆虫诱捕器的底面图片转换为二值型图片,并根据二值型图片上昆虫所占的像素点的比例,计算出昆虫的密度大小;所述LoRa节点将计算出的昆虫的密度大小发送至LoRa网关,以对LoRa节点进行远程监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LoRa节点对昆虫诱捕器的底面图片进行计算处理,得到昆虫的密度大小,使得LoRa节点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不需要用到额外的服务器,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昆虫密度识别系统,尤其是指一种基于LoRa节点的昆虫密度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系统中,一般将机器学习算法集中部署在中央服务器中,通过节点网关采集数据,最后将得到的数据在中央服务器进行集中处理。
针对传统的机器学习物联网系统框架,中央服务器的计算资源十分宝贵,同时存在着计算资源匮乏的现状,节点网关设备的计算资源冗余的情况,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昆虫密度识别系统提出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复杂度的基于LoRa节点的昆虫密度识别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LoRa节点的昆虫密度识别系统,所述系统由LoRa网关、昆虫诱捕器及设在昆虫诱捕器上的LoRa节点构成;
所述LoRa节点上设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用于拍摄昆虫诱捕器的底面图片,所述摄像头拍摄的图片为RGB图片;
所述LoRa节点将昆虫诱捕器的底面图片转换为二值型图片,并根据二值型图片上昆虫所占的像素点的比例,计算出昆虫的密度大小;
所述LoRa节点将计算出的昆虫的密度大小发送至LoRa网关,以对LoRa节点进行远程监控。
进一步的,所述LoRa节点将昆虫诱捕器的底面图片转换为二值型图片,并根据二值型图片上昆虫所占的像素点的比例,计算出昆虫的密度大小包括,
将RGB图片根据灰度转换公式,转换为灰度图片;
计算出灰度图片的像素点的灰度平均值;
将灰度值大于或等于灰度平均值的像素点的灰度值设为256,将灰度值小于灰度平均值的像素点的灰度值设为0;
计算灰度值为256的像素点占所有像素点的比例,得到昆虫的密度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灰度转换公式为:Gray=R*0.299+G*0.587+B*0.114;其中,Gray为灰度值,R为红色亮度值,G为绿色亮度值,B为蓝色亮度值。
进一步的,所述LoRa节点由STM32主控芯片、外围电路以及一个LoRa射频模块组成,通过串口与所述摄像头连接;所述STM32主控芯片可控制摄像头拍照,进而获得昆虫诱捕器的底面图片,以及控制LoRa射频模块进行发送接收信息,与LoRa网关进行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设在昆虫诱捕器的顶部,摄像头的镜头朝下,以使昆虫诱捕器的底面在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昆虫诱捕器的底面为白色背景的底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系统由LoRa网关、昆虫诱捕器及设在昆虫诱捕器上的LoRa节点构成;通过LoRa节点上设的摄像头采集到昆虫诱捕器的底面图片,利用LoRa节点对昆虫诱捕器的底面图片进行计算处理,得到昆虫的密度大小,使得LoRa节点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不需要用到额外的服务器,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的成本,将计算得到的昆虫的密度大小发送至LoRa网关,实现对LoRa节点的远程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19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