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源融合方法、电子设备及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35779.4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88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洲;刘道新;胡航海;李文娟;拜润卿;刘福潮;史玉杰;何欣;陈仕彬;邢延东;张震雷;刘文飞;张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3 | 分类号: | G06F16/23;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翔 |
地址: | 73007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源 融合 方法 电子设备 非暂态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1.一种面向同期线损的数据源融合方法,包括:
获取多业务系统采集节点的数据,并通过数据筛选得到具有目标频率的第一业务系统和具有目标精度的第二业务系统;
同一采集节点同一时刻同时具有第一业务系统和第二业务系统的数据时,通过第二业务系统的数据对第一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基准标定,其中,所述第一业务系统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所述第二业务系统为营销管理系统,所述基准标定采用如下公式:
其中,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采集节点i的理论功率采集值;μ1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采集误差率;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真实采集值与理论采集值的差值;μ2为营销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误差率;为营销管理系统的真实采集值与理论采集值的差值;|μC|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测量精度;|μX|为营销管理系统的测量精度;或者,
同一采集节点的第一业务系统和第二业务系统的数据存在时刻不统一时,采用平均插值的方法对第一业务系统和第二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匹配,其中,所述存在时刻不统一为出现如下公式:
获取目标采集节点及与其相连接的采集节点的数据,并对目标采集节点的数据进行估算和匹配,包括目标采集节点的功率通过与其相连的一个或多个采集节点的功率、线路损耗相加得到,如下公式:
其中,n为与s采集节点连接的采集节点的数目;j取值范围为1-n;pmj为与s采集节点相连的第j个采集节点的功率;Ij为s采集节点与j采集节点之间的电流数据;Rj为s采集节点与j采集节点之间的电阻值数据;为j采集节点的理论功率采集值;μs为s采集节点的数据测量精度;μmj为与s采集节点相连接的j采集节点的数据测量精度;
当s采集节点和与之相连的各采集节点数据出现时,则s采集节点用与之相连的各采集节点计算得出的数据对相应采集节点相应时刻的数据进行更新,并采用平均插值法对该采集节点的采集数据进行匹配;
获取同一采集节点的目标时刻及与目标时刻相邻的时刻的数据,利用同一采集节点的目标时刻及与目标时刻相邻的时刻的数据一致性,对目标数据的正确性进行判断和修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同期线损的数据源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业务系统包括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配网调度系统、配网运维系统、通信系统、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同期线损的数据源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照采集频度和采集精度对所述多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优先级排序,通过排序对每个采集节点得到采集频度和采集精度分别为最高的两个不同业务系统,对该两个系统的数据进行融合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同期线损的数据源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目标数据的正确性进行判断和修正,包括同一采集节点的目标时刻及与目标时刻相邻的时刻的数据满足如下公式(9)和公式(10)中的至少一个及公式(8),则目标数据准确:
pk-Δt≈pk≈pk+Δt (8)
其中,pk为k采集节点k时刻的功率采集值;Δt为采集节点采集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面向同期线损的数据源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同一采集节点的目标时刻及与目标时刻相邻的时刻的数据均不满足如下公式(9)和公式(10),则初步判断目标数据不正确,采用平均插值的方法进行匹配修正。
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源融合方法。
7.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源融合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577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