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31392.1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2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再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再鑫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厌氧膜 生物反应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其结构包括:输入端口、箱体、保护框架、加强筋、厌氧膜体,所述输入端口设于箱体顶部位置且相互对立,箱体外层连接保护框架与加强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结构上设有输出防堵机构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机构上特有的叶片囊双向尖塔状的叶片构造,不仅可以在未充气的状态下依靠自身的弹性与韧性在高速水流的冲击下随其产生摇摆对污水产生扰动作用,还可以依靠膨胀后的结构胀大性实现在水流中的波动并将附着在其表面的污泥甩开,同时对管道中的污水起到震荡作用,能够有效防止污泥累计在管道内壁并凝结堵塞管道输出端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反应器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厌氧生物处理是有机物在无氧的条件下,借助转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作用下,将大部分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水等简单小分子有机物,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则是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有机负荷,从而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并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剩余污泥量,此举能够有效对污水中的污泥进行处理,但是在处理完成输出的过程中污泥会残留在输出管道内壁中并累积起来,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凝结堵塞整个管道口,基于以上前提,本案研发了一种厌氧膜生物反应器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其结构包括:输入端口、箱体、保护框架、加强筋、厌氧膜体,所述输入端口设于箱体顶部位置且相互对立,箱体外层连接保护框架与加强筋,厌氧膜体位于箱体底部位置且两者相互连通,输入端口为设备的物料输入管道外部结构,即是从排污系统中抽取的含有污泥的污水进入设备内进行处理的结构,同时也是设备与外部管道进行对接的结构,为反应器补充充足的污水原料以防止设备内部水分流失凝结造成人为因素的堵塞,箱体一方面是设备的主体结构,同时也是设备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主要结构,保护框架为设备四周的框架结构,主要是对设备起到结构加强稳固以及防止外部冲击的作用,加强筋主要是对箱体起到防止结构变形的作用,利用其结构特性能够提升箱体的整体抗压性能,厌氧膜体为设备处理污水的核心结构,主要是通过厌氧膜所制造出来的厌氧环境对污水中的生物成分进行活性保持并提取所需成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箱体由污泥斗、沉淀管、分离环、输出防堵机构、压力管组成,所述污泥斗连接沉淀管,沉淀管中段位置外层设有分离环并与其相连,输出防堵机构位于沉淀管与压力管连接处的末端部分,污泥斗为梯形构造,其主要作用是利用自身上宽下窄的形状特点将抽取的污泥加速向下输出,沉淀管主要是用于将污泥进行固液沉淀,污水中的污泥会在管中沉积至底部,而污水则在向下输出的过程中产生悬浮效果,从而实现初步的分层,并且通过分离环的环形旋转所产生的高速离心力能够将污水引入其中并借助离心力将固结物与污水实现分离,仅留下少部分的污泥与污水排入输出所用的管道中,压力管则是用于产生一定的空气压力加速污水的流速,防止污水在管道中停滞。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输出防堵机构由叶片囊、制动孔管、壳体、泄压包、囊腔、接口、法兰组成,所述叶片囊设于制动孔管顶端位置出口部分,制动孔管末端联通壳体内的囊腔,壳体上下两端分布有泄压包,囊腔通过接口与法兰相连,叶片囊为不规则的异形结构,其整体为双向尖塔状的叶片构造,材质为高强度硅胶制成,具备良好的弹性与韧性,在未充气的状态下可长时间处在高速水流的冲击下随其产生摇摆,在发生变形的瞬间则依靠自身的弹性与韧性保持结构的完整性,一旦进行充气则结构发生改变,整体会实现膨胀并提升摇摆力度,通过结构的特性能够实现在水流中的波动并将附着在其表面的污泥甩开,并对管道中的污水起到震荡作用,防止污水与污泥堵塞管道口,制动孔管为机构的动力传导结构,壳体为输出防堵机构的外部保护结构,其内部的囊腔负责储存气体,泄压包表面分布有细小的孔洞用于排放囊腔内多余的气体以防止气压过高造成壳体变形,利用接口与法兰加强机构与管道的连接强度并且联通输出防堵机构与输出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再鑫,未经王再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13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雨刮轴总成和雨刮器
- 下一篇:一种轻量化阻燃有机硅合成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