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合采井储层等效边界距离的测算方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29086.4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5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程时清;史文洋;汪洋;于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7/06;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王晓晓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合采井储层 等效 边界 距离 测算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合采井储层等效边界距离的测算方法及测算系统,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测算方法包括:获取多层合采井的实测井底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实测压力值;根据预配置的渗流模型模拟多层合采井的理论井底压力随时间变化的理论压力值,其中,渗流模型根据多层合采井的各个储层边界距离的差异性进行预配置;计算对应于相同时间的实测压力值和理论压力值之间的误差,并根据误差修正渗流模型;以及根据修正后的渗流模型,测算多层合采井的等效边界距离,上述技术方案,充分考虑多层合采井的各个储层边界距离的差异性,能够更加准确解释各个储层的特征,得到更加准确的边界等效距离,对单井动态储量的落实、后续井网加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层合采井储层等效边界距离的测算方法、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储层沉积和后期构造作用,合采井各储层物性之间存在纵向非均质性,各储层边界距离存在差异。现有的合采井压力分析方法认为多合采井各储层边界距离相同,没有考虑合采井各层边界距离的差异性。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的上述方案不能准确地表达实测合采气井储层的纵向非均质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或至少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合采井储层等效边界距离的测算方法及测算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合采井储层等效边界距离的测算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多层合采井的实测井底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实测压力值;根据预配置的渗流模型模拟所述多层合采井的理论井底压力随时间变化的理论压力值,其中,所述渗流模型根据所述多层合采井的各个储层边界距离的差异性进行预配置,且用于示出所述理论井底压力值与所述多层合采井的各个储层边界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计算对应于相同时间的所述实测压力值和所述理论压力值之间的误差,并根据所述误差修正所述渗流模型以使该误差处于预设的误差范围;以及根据修正后的渗流模型,测算所述多层合采井的等效边界距离。
优选的,所述获取所述多层合采井的实测井底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实测压力值包括以下一者或多者:将压力检测装置置于所述多层合采井的井口,关井后实时测量所述多层合采井的井口压力值,并根据所述井口压力计算所述实测井底压力值;将压力检测装置置于所述多层合采井的正上方,关井后实时监测所述多层合采井的井底压力值;以及将压力检测装置置于所述多层合采井的井口,在保持井口打开的情况下测量所述多层合采井的井口压力,并根据所述井口压力计算所述实测井底压力值。
优选的,所述渗流模型根据所述多层合采井的各个储层边界距离的差异性进行预配置包括:将所述各个储层边界距离rej配置为:根据所配置的各个储层边界距离,构建如下式所示的所述渗流模型:
其中,rej为第j层的储层距离;kj为第j层的渗透率;为第j层孔隙度;Ctj为第j层的综合压缩系数;hj为第j层的厚度;Pj为第j层的压力;j为合采井储层的层序号,j=1,2,3…n;pw为井底压力;q为多层合采井的产量;μ为流体粘度;B为流体等温体积系数;rw为井筒半径。
优选的,所述根据修正后的渗流模型,测算所述多层合采井的等效边界距离包括:根据修正后的渗流模型和所述理论压力值,测算所述多层合采井的各储层的边界距离;以及根据所述各储层的边界距离,利用等效渗流体积,测算合采井储层边界的等效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90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