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7329.0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1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陈实;王翠翠;赵晨旭;朱兆鹏;刘光玉;李广民;王艳玲;刘佳;刘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7 | 分类号: | E21B43/267;F17D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贾敏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供液装置,属于检测技术领域,供液装置包括:第一管汇撬、增压泵和多个第二管汇撬;增压泵具有多个增压出口和多个增压入口;每个第二管汇撬包括第二出口和多个第二入口,多个第二入口与多个液态二氧化碳储液罐一一对应,每个第二入口被配置为与对应的二氧化碳储液罐连接,多个第二管汇撬与增压泵的多个增压入口一一对应,每个第二管汇撬的第二出口与对应的增压入口连接;第一管汇撬包括第一出口和多个第一入口,多个增压出口与多个第一入口一一对应地连接,第一出口被配置为与混砂车连接。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混砂车无法同时连接多根低压管线导致混砂车中液态二氧化碳供应量不稳定的问题,达到了提高供液持续性和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供液装置。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无水压裂技术是在油气井生产过程中,通过使用液态二氧化碳作为携砂液注入储层中,以此增加储层产量的一种技术,将液态二氧化碳注入混砂车中,再将混合后的二氧化碳携砂液注入储层中,由于注入储层时,大量持续的携砂液可以得到更好的压裂效果,因此,向混砂车中持续平稳的提供液态二氧化碳成为该技术中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供液装置,包括多个二氧化碳储液罐以及多条低压管线,每一根低压管线的一端连接一个二氧化碳储液罐,另一端连接至混砂车,打开多个二氧化碳储液罐的液相阀门,储液罐内的液态二氧化碳通过低压管线直接流入混砂车中。
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方式至少存在如下缺陷:由于混砂车的连接口有限,无法同时连接多根低压管线,供液过程中出现液体不足时需及时更换二氧化碳储液罐,从而导致混砂车中的液态二氧化碳供应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液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供液装置,用于连接混砂车和多个液态二氧化碳储液罐,所述供液装置包括:
第一管汇撬、增压泵和多个第二管汇撬;
所述增压泵具有多个增压出口和多个增压入口;
每个所述第二管汇撬包括第二出口和多个第二入口,所述多个第二入口与所述多个液态二氧化碳储液罐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二入口被配置为与对应的二氧化碳储液罐连接,多个所述第二管汇撬与所述增压泵的多个增压入口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二管汇撬的第二出口与对应的增压入口连接;
所述第一管汇撬包括第一出口和多个第一入口,所述多个增压出口与所述多个第一入口一一对应地连接,所述第一出口被配置为与所述混砂车连接。
可选的,所述供液装置还包括单流阀,所述单流阀位于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混砂车之间,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混砂车内物质倒流。
可选的,所述供液装置还包括多个球阀,所述多个球阀一一对应的位于所述多个液态二氧化碳储液罐与所述多个第二入口之间。
可选的,所述供液装置还包括多个卸载泵,所述多个卸载泵一一对应的位于所述多个液态二氧化碳储液罐与所述多个第二入口之间。
可选的,所述液态二氧化碳储液罐包括气相开口和液相开口,每个所述第二入口与对应的二氧化碳储液罐的液相开口连接,所述多个第二管汇撬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管汇撬还包括气相入口,所述气相入口与所述液态二氧化碳储液罐的气相开口连接。
可选的,所述增压泵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气液入口,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
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与所述多个增压入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与所述增压泵内部链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与外部连接。
可选的,所述多个第二管汇撬的材质为耐腐蚀钢。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供液方法,用于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供液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73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