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冷板及散热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1327.0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2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帆;陶成;李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冷板 散热 设备 | ||
本申请提出一种液冷板及散热设备,其中,该液冷板包括单相通道和两相通道,所述单相通道内间隔设置第一翅片,所述两相通道内间隔设置第二翅片;液态的冷却液经所述单相通道中的第一翅片换热后,成为气液两相的冷却液,再经所述两相通道中的第二翅片换热后输出。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相通道将气液两相的冷却液重新进行换热,降低了散热物与冷却液之间的温度差,降低对流换热热阻,提高降温效果,可防止散热过程的过冷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液冷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冷板和散热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功耗不断提升,单个机柜机耗已由过去3~4KW增加到百千瓦量级,热流密度达20W/cm2以上,风冷与单相液难以满足未来高热流密度电子产品高可靠的散热需求,温度控制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基于流动沸腾换热的相变工质流体回路散热系统在解决局部热流密度高和大规模热量传输方面相对单相换热均有显著优势,两相流体回路将是解决未来高热流的有效途径。但是现有两相液在进入冷板时工作通常存在过冷的问题,单向换热比两相换热热阻大,会造成入口散热单元与其他散热单位均匀性降低;并且由于两相系统压力比较大,冷板内部的流道结构优化方式有限,散热用的对流换热面积有限,用于机柜降温时,芯片存在温度超标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液冷板和散热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板,包括:
单相通道和两相通道,所述单相通道内间隔设置第一翅片,所述两相通道内间隔设置第二翅片;液态的冷却液经所述单相通道中的第一翅片换热后,成为气液两相的冷却液,再经所述两相通道中的第二翅片换热后输出。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翅片的表面为粗糙表面;和/或,第二翅片的表面为粗糙表面。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翅片之间填充金属泡沫;和/或,第二翅片之间填充金属泡沫。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翅片表面附着金属泡沫;和/或,第二翅片表面附着金属泡沫。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翅片由金属泡沫构成;和/或,第二翅片由金属泡沫构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设备,包括:
冷凝器、泵以及如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液冷板;
冷却液经过泵流向所述液冷板进行吸热,吸热后所述冷却液经冷凝器放热重新流回所述泵。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设备还包括:储液罐、供液管路、供液支管路、供液分液器、连接管、单板、回液集液管、回液支管和回液主管;所述单板中布置至少两个所述液冷板;
所述冷凝器、所述储液罐、所述泵、所述供液管路、所述供液支管路、所述供液分液器、所述连接管、所述单板、所述回液集液管、所述回液支管和所述回液主管依次连接形成回路。
一种实施方式中,单板与至少一个待散热芯片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单板内的液冷板间以串联方式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散热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单板,所述单板之间通过并联方式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单相通道和两相通道组成液冷板,单项通道内间隔设置第一翅片和两相通道内间隔设置第二翅片,液态的冷却液经过单项通道的第一翅片换热后成为气液两相的冷却液,再经过两相通道中的第二翅片换热后输出,实现液冷板的温度均匀性,降低对流换热热阻,提高降温效果,可有效防止过冷问题。
关于本申请的以上实施例和其他方面以及其实现方式,在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和权利要求中提供更多说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13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