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焊接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0762.1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4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范狄庆;张海峰;高金乾;沙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11/11 | 分类号: | B23K11/11;B23K11/36;B21F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智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3 | 代理人: | 姜晓艳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焊接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焊接加工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动焊接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平台、送丝机构、点焊机构和切断机构,所述平台能够进行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移动,以及Z轴方向的转动,其上设置有待焊接物体,所述送丝机构用于向待焊接物体输送铜丝,所述点焊机构用于结合铜丝对待焊接物体进行焊接,所述切断机构用于切断铜丝。还公开了一种自动焊接装置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实现焊接的全自动化,避免焊接本身对操作人员造成的身体伤害,节约人工成本,提高整个装置的智能化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焊接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机械手是一种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其特点是可以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并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依靠人工来焊接插座的弊端以及现存的一些焊接工艺在满足工艺上的缺陷越发明显,主要有以下缺陷:
(1)操作人员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导致企业招工上短缺。以及人工焊接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存在一定的工作隐患。
(2)目前插座焊接主要还是人工焊接,现在人工成本逐年增加,且较大负荷的强度性劳动力短缺,此外焊接效果很大程度上受操作人员的影响,工作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焊接装置及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人工插座焊接工作效率不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本发明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动焊接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平台、送丝机构、点焊机构和切断机构,所述平台能够进行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移动,以及Z轴方向的转动,其上设置有待焊接物体,所述送丝机构用于向待焊接物体输送铜丝,所述点焊机构用于结合铜丝对待焊接物体进行焊接,所述切断机构用于切断铜丝。
进一步,所述平台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上沿X轴方向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滑轨,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滑轨上均设置有第一滑块,所有的所述第一滑块通过有水平台连接在一起,所述水平台上沿X轴方向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滑轨,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滑轨上均设置有第二滑块,所有的所述第二滑块通过有竖直台连接在一起,所述竖直台上设置有待焊接物体;
所述底板的底面与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一电动机用于控制底板绕Z轴方向转动;所述水平台的底面与第一丝杠螺母相连,所述第一丝杠螺母与第一丝杠螺纹配合,所述第一丝杆沿X轴方向设置,其与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二电动机用于控制第一丝杆螺母带动水平台沿X轴方向运动;所述竖直台的底面与第二丝杆螺母相连,所述第二丝杠螺母与第二丝杠螺纹配合,所述第二丝杆沿Y轴方向设置,其与第三电动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三电动机用于控制第二丝杆螺母带动竖直台沿Y轴方向运动。
进一步,所述水平台和竖直台均呈U形结构,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U形结构的两侧边,所述待焊接物体通过夹具设置在竖直台上。
进一步,所述送丝机构包括送丝顶板,所述送丝顶板的顶面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送丝机构沿Z轴方向的运动,所述送丝顶板的底面设置有两个相向运动的加压滚轮,其中心轴分别与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对应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第四电动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铜丝借助两个加压滚轮之间的摩擦力进入引导管,向待焊接物体上的焊接位置延伸。
进一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气缸,以及一个或多个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一端固定在送丝顶板的顶面,另一端穿过机架,所述调节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机架上,其活塞杆固定在送丝顶板的顶面,通过调节气缸带动送丝顶板上下运动,实现对送丝机构沿Z轴方向的运动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07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