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位水池、供水主管线与受水管网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8183.3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4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殷秀海;王维洋;温嘉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11/12 | 分类号: | E03B11/12;E03B7/02;E03B7/07;E03B7/09;E02D27/38;E02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赵燕力;韩嫚嫚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位 水池 供水 主管 水管 连接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为一种高位水池、供水主管线与受水管网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该高位水池包括水池主体,水池主体的内部形成有容水腔室,水池主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溢流管,溢流管的顶端穿过水池主体的侧壁并延伸至容水腔室的上部,水池主体的外侧设置有退水渠,溢流管的底端与退水渠连接,水池主体的下部设置有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第一输水管的一端和第二输水管的一端均与容水腔室连通,第一输水管的另一端用于与主供水管线能通断地连接,第二输水管的另一端用于与受水管网能通断地连接,水池主体所在的地面线高度高于受水管网所在的地面线高度。本发明解决了供水主管线向受水管网进行远距离输水时,输送难度大、故障率高、运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水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位水池、供水主管线与受水管网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长距离输水供水工程是解决地区缺水问题的庞大系统工程,一般主要由总干渠主体工程、总干渠分水口至城市自来水厂入口之间的供水配套工程、城市水厂管网工程三部分组成。供水配套工程上接总干渠,下连城市管网,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输水任务。供水配套工程管道设计直接影响供水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受水厂如果与供水主线管理方沟通衔接不当,有可能出现进厂设计水位不足的问题,造成日后运行成本的增加。如果输水管道仅为一条,则更加凸显输水管道运行的安全性,尤其是受水区域距离供水主线较远时,铺设管道距离长,当输送过程中发生故障或者检修时,立即将面临停水的窘境,也不便于对供水配套工程的运行管理。
针对相关技术中供水主管线向受水管网进行远距离输水时,输送难度大、故障率高、运行成本高的问题,目前尚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高位水池、供水主管线与受水管网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位水池、供水主管线与受水管网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通过高位水池连接供水管线和受水管网,对水体起到中转和暂存的作用,高位水池中的水体通过自身重力即可完成向受水管网的供水,既可以节约成本,又能调节压力保证供水的稳定,尽可能减少受水管网对供水配套工程主管线的影响,同时能够减小供水配套工程的运行管理难度。
本发明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位水池,所述高位水池包括水池主体,其中:
所述水池主体的内部形成有容水腔室,所述水池主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顶端穿过所述水池主体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容水腔室的上部,所述水池主体的外侧下部设置有退水渠,所述溢流管的底端与所述退水渠连接,所述水池主体的下部设置有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输水管的一端均与所述容水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输水管的另一端用于与主供水管线能通断地连接,所述第二输水管的另一端用于与受水管网能通断地连接,所述水池主体所在位置的地面线高度高于所述受水管网所在位置的地面线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容水腔室内设置有液位计。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容水腔室内预设有最低水位线,所述最低水位线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输水管和所述第二输水管的设置高度,且低于所述溢流管顶端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池主体为沿竖向设置的顶部开口、底部封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水池主体的顶部开口处盖设有顶板,在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容水腔室连通的多个通气孔。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板上设有检修口,所述容水腔室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爬梯,所述第一爬梯的顶端与所述检修口连接,所述第一爬梯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容水腔室的底部。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板的顶部边缘设置有护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81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