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4293.2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8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王菲;杨雪峰;王贵国;谷朝阳;孙志超;吴瑞梅;张建华;付青云;吕兴;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郝晓红 |
地址: | 06303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村 污水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所述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将农村污水通入SBR反应池进行污水处理,所述SBR反应池的时序设置为进水、间歇曝气、沉淀和滗水,所述间歇曝气包括除碳阶段和脱氮阶段,其中除碳阶段中风机供气通断的时间比为1‑2:1,通断次数为1‑3次;脱氮阶段中风机供气通断的时间比为1:10‑20,通断次数为1‑9次。本发明提供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的出水不仅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要求的排污单位出水水质的要求,总氮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而且吨水电耗大幅度下降,降低经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村污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农村污水排放量大,但处理效率很低,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绝大多数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由于农村污水污染源广、难收集、来源多、成分复杂、悬浮物浓度高等特点,受地理条件和经济因素的制约,城镇化的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并不适合于农村污水处理,因此提出适合农村污水分散处理的技术和工艺,是解决农村水污染问题的关键所在。
SBR工艺是在同一处理设施中,按时间顺序由进水、曝气、静止反硝化、沉淀、滗水和待机等基本工序组成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等优点,因此该工艺在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农村污水的有机物浓度低,氮的去除效果差,再加上现在农村普遍建有化粪池,经过化粪池预处理的来水有机物浓度更低,使得氮源更加难以去除,处理后的污水难以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要求的排污单位出水水质中TN<15mg/L的要求。同时,为达到深度脱氮的目的,大量采用了延时曝气等高能耗工艺,更增加了电能的消耗。因此开发一种节能高效、总氮去除率高的污水处理工艺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农村污水能耗高、总氮去除效果差、出水总氮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农村污水处理工艺。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将农村污水通入SBR反应池进行污水处理,所述SBR反应池的时序设置为进水、间歇曝气、沉淀和滗水,所述间歇曝气包括除碳阶段和脱氮阶段,其中除碳阶段中风机供气通断的时间比即曝气和静止的时间比为1-2:1,通断次数为1-3次;脱氮阶段中风机供气通断的时间比即曝气和静止的时间比为1:10-20,通断次数为1-9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采用间歇曝气的方法,曝气开始时,SBR反应池中溶解氧浓度上升,进入除碳和硝化过程;当曝气阶段结束,进入停曝混合阶段,SBR反应池中溶解氧浓度降低,促进反硝化过程的进行,提升TN去除率,TN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更有利于代谢污水中的COD,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在好氧和缺氧交替进行的条件下,不仅有利于硝化,同时也有利于消除停气期的短流影响。
本发明通过限定除碳阶段和脱氮阶段的风机供气通断的比例,以及通断次数,使得进水中的有机物进入SBR反应池中,可以减少反硝化过程中对碳源的需求,尤其适用于低C/N污水的脱氮。
本发明采用间歇曝气的方法,显著降低每次曝气的气量,不仅提高氧的利用率,降低曝气设备功率,提高废水中碳源的利用率,还能大大降低污水处理的能耗。
优选地,所述间歇曝气的循环次数为3-6次。
本发明通过优化间歇曝气的循环次数,保证曝气时间在SBR反应池处理过程中的占比,使得COD和TN均具有优异的去除率。
优选地,所述进水采用的SBR充水比为0.2-0.35。
优选地,所述除碳阶段和脱氮阶段中曝气过程中溶解氧的浓度为2-10mg/L。
优选SBR反应池中溶解氧浓度为2-10mg/L,能够保证硝化反应的完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42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