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溶剂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13517.8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2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陈鸯飞;刘晓东;孟祥雪;王威;朱兆伟;刘新永;马兴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源防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8 | 分类号: | C09D175/08;C09D5/08;C09D7/61 |
代理公司: | 扬州云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89 | 代理人: | 于长青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剂 组分 聚氨酯 防水涂料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溶剂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涉及防水涂料领域,组分包括:低粘度生物基聚醚多元醇、硅氧烷改性异氰酸酯和环氧丙烷丁基醚。不使用金属类及胺类聚氨酯催化剂,不需要使用增塑剂及有机溶剂,可在常温下的快速固化。采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无溶剂无溶剂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消除了分子间的氢键缔合,降低了体系自身内聚能,完美地解决了普通聚氨酯产品环保和安全问题,同时避免了因使用大量低粘度的增塑剂和潜固化剂导致的材料迁移、难闻气味、施工手感不佳等常见问题;本发明的无溶剂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具有环保性能,安全无污染,与基层粘结力强,耐水耐腐蚀,可满足对环保有较高要求的防水项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水涂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溶剂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建筑防水涂料中最为认可和广泛应用的就是聚氨酯防水涂料。它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和适中的价格,用量仅次于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自粘防水卷材,产量占防水涂料总量的35%以上。特别是无溶剂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其即开即用,无需配比搅拌,大大方便了工人操作。
聚氨酯防水涂料有诸多性能优点,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含有有机溶剂。这是引发中毒和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历年来聚氨酯防水涂料安全事故频发。目前不使用有机溶剂来降低聚氨酯防水涂料粘度的方法大致有2种:(1)使用大量低粘度的增塑剂来代替有机溶剂;(2)添加低粘度的活性稀释剂(即潜固化剂)来降粘。
但以上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缺点:采用增塑剂代替有机溶剂,同时减少粉体填料的添加比例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内确实可以降低涂料的粘度,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增塑剂会逐步地从涂膜中往外迁移,特别是低分子量的增塑剂,导致涂膜弹性降低,变硬开裂,容易造成漏水。通过添加活性稀释剂(即潜固化剂)来降粘的方法,因潜固化剂最后参与反应,可以保证涂膜的稳定性,不发生迁移。但是聚氨酯预聚体本身粘度较大,导致潜固化剂的添加量较高,造成产品成本较高;且潜固化剂遇水汽反应时,释放的小分子醛类气体(如苯甲醛等)气味较大,具有低微毒性,造成二次污染;若长时间储存,还会因高活性的潜固化剂吸收微量水分而导致涂料的自身粘度逐步增加,影响施工手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需要使用增塑剂等有机溶剂的无溶剂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生产工艺。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溶剂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组分包括:低粘度生物基聚醚多元醇、硅氧烷改性异氰酸酯和环氧丙烷丁基醚。
优选的,组分还包括润湿分散剂、滑石粉、硅微粉、钛白粉、重晶石粉、色浆、流平剂、消泡剂中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的低粘度生物基聚醚多元醇为甘油三酸酯环氧衍生物类聚醚多元醇。
优选的,组分按重量份计算包括:低粘度生物基聚醚多元醇32~45份、硅氧烷改性异氰酸酯9~14份、润湿分散剂0.3~0.5份、滑石粉5~15份、硅微粉5~10份、钛白粉6~12份、重晶石粉10~15份、色浆3~5份、环氧丙烷丁基醚7~15份、流平剂0.5~1份、消泡剂0.5~1份。
优选的,所述的硅氧烷改性异氰酸酯的官能度为2.1~2.2。
优选的,所述的低粘度生物基聚醚多元醇粘度不大于100mpa.s。
一种无溶剂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加入低粘度生物基聚醚多元醇和润湿分散剂混合后升温至A搅拌;
b.加入滑石粉、硅微粉、钛白粉、重晶石粉,然后升温至B真空脱水;
c.降温至C并加入硅氧烷改性异氰酸酯,升温至D后搅拌,随后降温至E后加入环氧丙烷丁基醚;
d.高速分散一段时间后后加入流平剂、消泡剂,搅拌后真空脱泡,出料。
进一步的,A=100±5℃,B=115±2℃,C=55~60℃,D=85±2℃,E=70~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源防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宏源防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35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材有效成分浸泡萃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子设备唤醒方法、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