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降低单端反激变压器交流损耗的铜箔绕组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12701.0 | 申请日: | 2019-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3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黄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27/32;H01F27/34;H01F41/064;H01F41/09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 地址: | 20170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降低 单端反 激变 交流 损耗 铜箔 绕组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开关电源的高频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降低单端反激变压器交流损耗的铜箔绕组,包括绕组骨架,所述绕组骨架包括两端的绕柱以及位于所述绕柱两端的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外部带有多个引脚,所述绕柱上缠绕有箔形导体绕组;所述绕组骨架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E”字型构件,且该“E”字型构件的中间位置的中柱短于两端的侧柱;本发明的单端反激变压器铜箔绕组,绕组骨架的构造以及箔形导体绕组采用分段绕制,大大降低了铜箔绕组的交流损耗,扩大了铜箔绕组的适用范围,并且,铜箔绕组的尾线缠绕于定位柱上,降低了铜箔绕组绕制工艺的难度,降低绕制成本,同时定位柱的位置可针对箔形导体绕组的位置进行调节,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开关电源的高频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降低单端反激变压器交流损耗的铜箔绕组,还涉及一种适用于降低单端反激变压器铜箔绕组交流损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开关电源产品广泛应用于在通信、工业自动化、航空、仪表仪器等领域,单端反激式变换器以其电路简单、可以高效提供直流输出等许多优点,特别适合设计小功率的开关电源的优点获得了广泛应用,由于变压器是单端反激式变换器中体积最大、价格最高、效率最低的基本构件,具有独特的改进潜力,高频化、小型化是变压器发展方向,缩小变压器体积办法之一就是降低高频损耗。
高频变压器的损耗主要有两种:磁芯损耗和绕组损耗,绕组损耗又分为直流损耗和交流损耗两部分,后者是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共同作用产生的高频损耗;在纹波电流比较大的应用场合,我们一般选择带有气隙的铁氧体磁芯,从而我们必须处理气隙处边缘磁通的问题,否则会引起非常高的铜损,在电流比较大时,由于利兹线或者多股线的填充率比较低,因此铜箔绕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铜箔绕组每一匝就是一层,随着层数的增多,绕组的交流损耗急剧上升,因此有效降低单端反激变压器铜箔绕组交流损耗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降低单端反激变压器交流损耗的铜箔绕组及方法,具有工艺简单、设备利用率高以及交流损耗低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降低单端反激变压器交流损耗的铜箔绕组,包括绕组骨架,所述绕组骨架包括两端的绕柱以及位于所述绕柱两端的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外部带有多个引脚,所述绕柱上缠绕有箔形导体绕组,且所述箔形导体绕组为分段缠绕,且分段数量至少为两段;所述箔形导体绕组的两端与所述骨架之间分别设有挡墙,所述箔形导体绕组的层间设有绝缘层,所述箔形导体绕组的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之间设有初级与次级绕组绝缘;所述绕组骨架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E”字型构件,且该“E”字型构件的中间位置的中柱短于两端的侧柱。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墙为3M胶带,且所述挡墙的宽度至少为3m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箔形导体绕组的层间用厚度为0.1mm的Nomex绝缘纸层间绝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初级与次级绕组绝缘为3层厚度0.1mm的Nomex绝缘纸。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安装在两个所述限位盘内侧;还包括弹性定位组件,且所述弹性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弹块和复位弹簧,在所述定位柱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限位盘的对立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定位弹块的一端可往复活动地嵌入安装槽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安装槽并嵌入所述定位凹槽内,所述复位弹簧分布在所述定位弹块的嵌入端端面与所述安装槽的腔端壁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槽呈等间距环形开设有5-7个;所述定位弹块的伸出端为斜面;所述定位弹块的嵌入端上固定有一号限位环,所述安装槽的端口内壁固定有与所述一号限位环相对应的二号限位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降低单端反激变压器铜箔绕组交流损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2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