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高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改良型双污泥除磷脱氮装置和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05387.3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2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朱光灿;韩震;李淑萍;杨忠莲;闫刚印;陆勇泽;杨俊玲;孙丽伟;李照博;冉斗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西藏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高原 城镇 生活 污水处理 改良 污泥 磷脱氮 装置 工艺 | ||
一种适用于高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改良型双污泥除磷脱氮装置与工艺,属于城镇生活污水生物处理领域。其特征是采用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相结合构成双污泥系统,以实现除磷脱氮功能的强化。首先生活污水按一定比例同时进入低氧池和厌氧池:在低氧池中设有组合填料,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实现部分脱氮后进入缺氧池;厌氧池中,完成厌氧释磷后进入缺氧池;缺氧池中,通过反硝化除磷完成氮磷的同步去除。最后,曝气池主要用于吸收剩余的磷和去除剩余氨氮。本发明实现了聚磷菌和硝化菌的有效分离,相比于传统的双污泥法,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污泥产量低的优点,更能适应高原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镇生活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改良型双污泥除磷脱氮装置与工艺。
背景技术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其社会地位与自然地位都无比重要,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共荣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区域开发,西藏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尚在起步阶段,低温低压低氧条件对微生物的活性、曝气的效能等造成了重大影响,限制了传统活性污泥/生物膜工艺的运行效率,使得污水厂的建立和运行受到很大的阻碍。纵观国内外相关已有技术研究和发明专利,该方面大部分都是空白,具有很大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镇生活污水都逐渐呈现排水量增大,COD/N和COD/P比值下降的趋势。在有效去除有机物的同时,降低脱氮除磷对碳源的需求量、实现一碳多用,以达到高效的脱氮除磷效果,便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生物膜法,即在反应池内安装填料作为微生物生长富集的载体,微生物在填料表面聚集附着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填料后得到净化,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收分解水中的污染物从而生长,由于将微生物与水相分离开来所以可以富集世代周期较长的微生物。生物膜法作为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之间的一种方法,具有生物相多样化、污泥产量少、处理效果稳定、传质条件好、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填料,进一步完善了生物膜法的应用。
传统的除磷脱氮工艺属于单污泥系统,实际运行中存在着一些问题:①聚磷菌和反硝化细菌对污水中碳源存在竞争;②聚磷菌和硝化细菌处于同一污泥系统,两者存在泥龄矛盾;③好氧池中,异养好氧菌和硝化菌对氧的竞争,导致硝化细菌生长处于劣势。这使得传统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后来,人们在生物脱氮除磷研究过程中发现,活性污泥系统中部分聚磷菌可以在缺氧条件下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在进行反硝化的同时摄取溶液中的磷。建立在反硝化除磷的理论基础上,逐渐完善发展出了双污泥除磷脱氮工艺,其设置两套污泥回流系统,即硝化污泥和反硝化除磷污泥,分别构建适于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聚磷菌的生存环境。由于两段间生物相完全独立,能够较好地解决菌种间泥龄的矛盾,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达到高效脱氮除磷的目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利用碳源并降低对氧的需求。常见的双污泥除磷脱氮工艺有A2N工艺、Dephanox工艺、A2NSBR工艺等。但是,普通的双污泥除磷脱氮工艺仍有缺陷:一方面工艺流程中存在多个回流系统,程序相对复杂;另一方面,整个工艺依旧以活性污泥法为主,污泥产量大,抗冲击负荷能力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改良型双污泥除磷脱氮装置与工艺,针对目前我国西藏地区城镇生活污水的水质特点以及高原地区自然条件,结合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优化了工艺流程,节约了运行成本,减少了剩余污泥产量,并能实现高原条件下氮磷污染物的稳定去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53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