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乙烯副产C9原料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04068.0 | 申请日: | 2019-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7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力擎;李崇;李桂明;邵继洲;王芳;张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天大天海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3/00 | 分类号: | B01D3/00;B01D3/06;B01D3/14;C07C4/04;C07C7/04;C07C13/15 |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李薇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区华***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烯 c9 原料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烯副产C9原料处理系统和方法,所述处理系统包括双螺杆反应器、第一精馏塔、第二精馏塔和闪蒸罐,其中:所述双螺杆反应器前端的C9原料进料口连接有C9原料供给管道,所述双螺杆反应器的第一出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精馏塔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精馏塔的塔顶采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精馏塔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精馏塔的顶部连接有环戊二烯采出管道,底部连接有甲基环戊二烯采出管道;所述双螺杆反应器的第二出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闪蒸罐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闪蒸罐的底部出料口连接热聚石油树脂产品排出管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乙烯副产C9原料处理系统和方法,尤其是从乙烯副产C9中分离环戊二烯、甲基环戊二烯并联产石油树脂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乙烯产量迅速增加,每年副产大量的C9原料。C9原料中含有许多有工业价值的组分,例如环戊二烯和甲基环戊二烯,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脱除了环戊二烯和甲基环戊二烯后,C9中剩余的部分通常用来制C9石油树脂后,再制溶剂油或者直接用于燃料。这些C9的下游产品中,石油树脂用途很广,市场需求巨大。
在乙烯副产C9中含有许多和双环戊二烯沸点相近的重组分,比如苯乙烯、甲基苯乙烯等,特别是甲基苯乙烯,跟双环戊二烯的沸点仅仅相差0.5℃,因此从乙烯副产C9中分离双环戊二烯,既不能采用直接精馏的方法,也不能使用从C5中分离双环戊二烯同样的方法。
由于存在上述的困难,我们曾经设计了从乙烯副产C9中工业化分离环戊二烯的新方法—反应精馏法。这种新生产方法可以实现从乙烯副产C9中分离提纯环戊二烯的目的,在操作中环戊二烯热解反应速度受温度影响很大,在高温下反应速度快,温度较低条件下,热解速度显著降低。由于乙烯副产C9的蒸馏干点较低,一般不超过250℃,许多情况下甚至干点只有200℃左右,因而反应精馏的方法很难高温操作,因而存在原料停留时间长、原料中活性组分有损失的缺点。为了缩短原料停留时间,反应精馏法可以添加裂解催化剂,但是使用催化剂又带来处理催化剂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利用反应精馏法从C9中工业化分离环戊二烯存在原料停留时间长、原料中活性组分有损失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乙烯副产C9原料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乙烯副产C9原料处理系统,利用一个双螺杆反应器1和两个精馏塔,即可处理乙烯副产C9,连续操作,得到环戊二烯、甲基环戊二烯和C9石油树脂。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乙烯副产C9原料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螺杆反应器、第一精馏塔、第二精馏塔和闪蒸罐,其中:
所述双螺杆反应器前端的C9原料进料口连接有C9原料供给管道,所述双螺杆反应器的第一出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精馏塔的塔底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精馏塔的塔顶采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精馏塔的塔底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精馏塔的顶部连接有环戊二烯采出管道,底部连接有甲基环戊二烯采出管道;
所述双螺杆反应器的第二出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闪蒸罐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闪蒸罐的底部出料口连接热聚石油树脂产品排出管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精馏塔的塔底采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C9原料供给管道和C9组分排出管道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C9原料进料口位于所述双螺杆反应器的前端,所述第一出料口位于所述双螺杆反应器的中部,所述第二出料口位于所述双螺杆反应器的尾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闪蒸罐的顶部出料口与所述C9原料供给管道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双螺杆反应器为多级双螺杆式反应器;所述的第一精馏塔为填料塔或板式塔;所述的第二精馏塔为填料塔或板式塔;所述的闪蒸罐为立式椭圆形封头闪蒸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天大天海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天大天海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40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