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光热光电一体式模块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02781.1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2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徐鑫;赵维;王亚凌;陈子坚;张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S60/00 | 分类号: | F24S60/00;H02S40/44 |
代理公司: | 12107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文洋 |
地址: | 30035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热 太阳能光热 一体式模块 光电组合 集热部件 集热流道 防水绝缘层 光电一体化 新能源技术 安装环境 层压技术 光伏组件 透明盖板 保温层 引出线 总出口 总入口 背板 插块 插装 压制 发电 | ||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光热光电一体式模块装置,以光热光电组合模块为主体,光热光电组合模块由透明盖板、光伏组件、防水绝缘层、集热部件、保温层及背板组成,利用层压技术将各层紧密压制在一起后,引出集热流道总入口、集热流道总出口及发电引出线;各个模块之间可以通过集热部件上的凹凸插块进行组合。本发明太阳能光热光电一体式模块装置具有多种光热光电一体化模块,可以根据安装环境进行选择,直接插装即可使用,安装简单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光热光电一体式模块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商业化批量生产多以单光热太阳能集热器或单光电太阳能光伏板为主,商业性质的太阳能光热光电装置多以聚光型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辅以热量梯级利用为主,大型太阳能光热光电一体化装置很少投入生产与商业推广。现有太阳能光热光电装置多处于试验研发阶段,其光热光电特性基于光热集热部件及光伏发电部件的特定组合方式的改变而变化。已有提升太阳能光热光电装置性能的方法包括:改变光伏组件材质、改变光热集热部件流道形式或流道材质、调整冷却液组成或配比、改变聚光方式、改变光伏组件与光热集热部件的相对位置等。在制作工艺方面,包括在流道管外加设翅片、在真空集热管或平板式集热器内添加微小型聚光装置、在流道管道上添加减轻热膨胀装置等有效提升太阳能光热光电性能及一体化的方法。
实验室级别太阳能光热光电装置在考虑提升设备效率的同时,很少对加工工艺或商业化应用进行考虑,且太阳能光热光电一体化装置成本较高,使得太阳能光热光电装置多处于实验测试阶段,而非商业推广阶段;现有商业化的太阳能光热光电装置无法根据安装场地环境条件及应用所需进行灵活组合,光伏材质以单晶硅为主,集热装置以直流道铜管为主,形式较为单一;现有商业化太阳能光热光电装置的综合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光热光电一体式模块装置,通过不同模块的选择及插装,满足不同安装环境及用户要求,提升太阳能光热光电一体化设备的综合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光热光电一体式模块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光热光电组合模块为主体,光热光电组合模块由透明盖板、光伏组件、防水绝缘层、集热部件、保温层及背板组成,利用层压技术将各层紧密压制在一起后,引出集热流道总入口、集热流道总出口及发电引出线;各个模块之间可以通过集热部件上的凹凸插块进行组合。
进一步的,单模块之间安装外壳,外壳和光热光电组合模块之间的空隙填充保温材料。
进一步的,模块组合好并利用外壳封装后,背部与支架组合,支架上配有可进行至少两个自由度180°转动的电动转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集热部件流道形式包括标准直径直流道、蛇形流道、毛细管型流道或特殊形状扰流流道形式。
进一步的、每个集热部件上下或左右两侧或上下左右四侧设置流道初始端管路及流道末端管路,初始端管路管径均比末端管路管径扩大0.02~0.05mm,且末端管路顶端设置具有弹性的卡扣片。
进一步的,流道初始端管路及流道末端管路可呈对称状态或呈对角线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太阳能光热光电一体式模块装置具有多种光热光电一体化模块,可以根据安装环境进行选择,直接插装即可使用,安装简单快捷;利用压制技术制造满足用户材质需求的光热部件,利用层压工艺将光伏组件与光热部件紧密结合,既可以提升光热光电部件的整体性,降低漏电漏水的危害,又可以降低制作工艺的难度及成本;光热部件的多选择性可满足不同安装环境的效率要求;整套系统组成简单,安装便捷,使用方式及综合效率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光热光电组合模块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光热光电组合模块的叠放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27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