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外部接口联动机构及断路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00170.3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5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赵轶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电器厂 |
主分类号: | H01H71/12 | 分类号: | H01H7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顾艳哲 |
地址: | 2017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断路器 外部 接口 联动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外部接口联动机构及断路器,联动机构包括第一按压块、第二按压块和连杆,所述第一按压块与第二按压块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第一按压块安装在断路器壳体上,并露出按压部,所述第二按压块安装在断路器壳体内部,所述第二按压块的末端与该断路器的脱扣轴相匹配设置;所述第一按压块与断路器壳体之间设有使第一按压块复位的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按压块与断路器壳体之间设有使第二按压块复位的第二弹性复位件。本联动机构为塑壳断路器提供一种外部联动接口,可以使断路器外接功能模块间接控制断路器的脱扣,有效保证断路器的使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外部接口联动机构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可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地启动异步电动机,对电源线路及电动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的过载或者短路以及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其功能相当于熔断器式开关与过欠热继电器等的组合,而且在分断故障电流后一般不需要变更零部件。
在断路器中,通常需要设置一些外接功能模块时,比如漏电模块,设置外接功能模块后需要为塑壳断路器提供相应的外部联动接口,以便使得外接功能模块间接控制断路器的脱扣,有效保证断路器的使用安全,但目前还没有出现结构简单、动作方便的外部接口联动机构,尤其对于63A壳架断路器,由于断路器结构紧凑,难以实现有效的布置联动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外部接口联动机构及断路器,该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有利于在复杂的断路器壳体内布置该联动机构,有效实现快速传动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外部接口联动机构,包括第一按压块、第二按压块和连杆,所述第一按压块与第二按压块通过连杆相连接,所述第一按压块安装在断路器壳体上,并露出按压部,所述第二按压块安装在断路器壳体内部,所述第二按压块的末端与该断路器的脱扣轴相匹配设置;所述第一按压块与断路器壳体之间设有使第一按压块复位的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按压块与断路器壳体之间设有使第二按压块复位的第二弹性复位件。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为Z型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按压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按压块连接,使所述第一按压块与所述第二按压块同步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按压块为长方块,长方块的上部设有第一凸挡块,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第一凸挡块与断路器壳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挡块为方块,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为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凸挡块上还设有第一弹簧导向轴,压缩弹簧一部分套设于所述第一弹簧导向轴上,另一部分抵靠在所述断路器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按压块包括前端的第二凸挡块和后端的第二弹簧导向轴,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一部分套设于第二弹簧导向轴上,另一部分抵靠在所述断路器壳体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挡块为圆柱形,所述断路器壳体卡槽底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弹簧导向轴穿过该通孔,第二弹簧导向轴的末端设置用于按压脱扣轴的抵挡块,抵挡块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通过过盈配合方式装入。
进一步地,所述抵挡块为倒锥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按压块的按压部与外接功能模块连接,起到控制断路器脱扣作用。
本发明通过该联动机构,当断路器连接其他外接功能模块时(如漏电模块),当外接模块动作时,通过外接模块推动该联动机构的第一按压块,最终使第二按压块动作,推动断路器机构的脱扣轴,从而使断路器机构脱扣,达到断开主电路的作用,从而实现在断路器后部提供可通过按按压块使断路器脱扣的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电器厂,未经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电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01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