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可拉伸应变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94726.2 | 申请日: | 2019-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6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叶冬;苏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B17/04 | 分类号: | G01B17/04 |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李智;孔娜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拉伸 应变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柔性可拉伸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基底(1)、共面波导传输线(2)、第一缝隙阶跃阻抗谐振器(3)和第二缝隙阶跃阻抗谐振器(4),其中:
所述共面波导传输线(2)、第一缝隙阶跃阻抗谐振器(3)和第二缝隙阶跃阻抗谐振器(4)均设置在所述柔性基底(1)上;
所述共面波导传输线(2)整体外轮廓与所述柔性基底(1)相同,其包括信号传输线(2-1)、第一地线(2-2)和第二地线(2-3),其中,所述信号传输线(2-1)位于所述柔性基底(1)中部,其两端设置有接头;所述第一地线(2-2)和第二地线(2-3)平行且对称设置在所述信号传输线(2-1)两侧,且所述第一地线(2-2)、第二地线(2-3)与所述信号传输线(2-1)间均设有开槽(2-4);
所述第一缝隙阶跃阻抗谐振器(3)包括第一方块(3-1)和第二方块(3-2),所述第一方块(3-1)为所述第一地线(2-2)内的凹槽,所述第二方块(3-2)为所述第一地线(2-2)上连接所述第一方块(3-1)和开槽(2-4)的凹槽;
所述第二缝隙阶跃阻抗谐振器(4)包括第三方块(4-1)和第四方块(4-2),所述第三方块(4-1)为所述第二地线(2-3)内的凹槽,其与所述第一方块(3-1)大小相同,且与所述第一方块(3-1)相对于所述信号传输线(2-1)对称;所述第四方块(4-2)为所述第二地线(2-3)上连接所述第三方块(4-1)和开槽(2-4)的凹槽,其与所述第二方块(3-2)大小不同;
所述柔性基底(1)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所述共面波导传输线(2)采用石墨烯导电浆料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可拉伸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底(1)厚度为50μm~150μ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可拉伸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底(1)厚度为80μm~120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可拉伸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面波导传输线(2)厚度为20μm~40μm。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可拉伸应变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线(2-1)宽度为1mm~3mm,所述第一地线(2-2)和第二地线(2-3)的宽度为5mm~10mm。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可拉伸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柔性基底(1)固定在硅片上,采用丝网印刷方法在柔性基底(1)上印刷形成共面波导传输线(2)、第一缝隙阶跃阻抗谐振器(3)和第二缝隙阶跃阻抗谐振器(4);
S2将印刷后的柔性基底(1)从硅片上剥离,在共面波导传输线(2)中的信号传输线(2-1)两端粘附接头,完成柔性可拉伸应变传感器的制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可拉伸应变传感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将柔性基底(1)固定在硅片上时,采用未固化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固化剂均匀混合,然后将其旋涂在硅片上并进行固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可拉伸应变传感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与固化剂的混合比例为8:1~12:1。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可拉伸应变传感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采用石墨烯导电浆料在柔性基底(1)上印刷共面波导传输线(2)。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可拉伸应变传感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完成丝网印刷后,将印刷后的柔性基底(1)在80℃~100℃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固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472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大型导管架自安装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消音降噪复合材料声衬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