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泡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3810.2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1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平;王志坚;王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同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12 | 分类号: | B32B3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泡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碳纤维小球预制;第二步,强泡复合层板制备;第三步,正面板预制;第四步,背面板预制;第五步,强泡复合材料制备;首先用粘接剂将正面板的一面与强泡复合层板的正面完全粘接牢固,然后再用粘接剂将背面板的一面与强泡复合层板的背面完全粘接牢固,即得强泡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强泡复合材料具有,轻质:比重0.5–1.0,结构强度高,吸能:防弹、防冲击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强泡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耐压轻质高强材料一般采用轻质中空微珠填充树脂的方法制备,为了降低其整体密度,通常采用填充更多轻质中空微珠或填充密度更小的轻质中空微珠来实现。而多年来,通过各种填充工艺优化,轻质中空微珠填充量己接近极限,进一步开发出密度更低的高强复合材料陷入瓶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泡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强泡复合材料是一种低密度、高强度、低吸水率、低体积变形率的新型复合材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强泡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碳纤维小球预制;首先将泡沫树脂注料于有升降温控制系统金属模具中,升温至100-110℃,直至金属模具的泡沫树脂开始膨胀并形成小球状,保持2-3小时;再将碳纤维注料于金属模具中,升温至200℃,待泡沫小球完全裹上碳纤维后转入第二步;
第二步,强泡复合层板制备;将第一步制得的碳纤维小球置于方形模具中,根据需要进行切割,切割完的碳纤维小球冷却后,脱模即得方形强泡复合层板;
第三步,正面板预制;根据第二步制得的方形强泡复合层板切割好正面板大小,以使正面板能完全覆盖强泡复合层板的正面;
第四步,背面板预制,根据第二步制得的方形强泡复合层板切割好背面板大小,以使背面板能完全覆盖强泡复合层板的背面;
第五步,强泡复合材料制备;首先用粘接剂将正面板的一面与强泡复合层板的正面完全粘接牢固,然后再用粘接剂将背面板的一面与强泡复合层板的背面完全粘接牢固,即得强泡复合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步中的正面板为陶瓷面板或金属面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步中的正面板为金属面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正面板为钢板或钛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四部中的背面板为PE芳纶纤维背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步中的正面板以及第四部中的背面板均为陶瓷面板或金属面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步中的正面板以及第四部中的背面板均为PE芳纶纤维面板。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得的强泡复合材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强泡复合材料具有,轻质:比重0.5–1.0,结构强度高,吸能:防弹、防冲击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强泡复合材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同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同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38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善土壤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药品烘干装置